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颈丛神经阻滞术局麻药用量的探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丛神经阻滞我院原用三点法行颈丛神经阻滞,感到穿刺点多、用药量大、欠安全而改为一点法,于第4颈椎横突注局麻药10ml,因首例即出现声音嘶哑影响手术观察,后来把局麻药减为4~5ml,音哑减少但镇痛不全增多。自1986年笔者在上述减量基础上辅以小剂量颈浅神经丛阻滞,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丛神经阻滞

   我院原用三点法行颈丛神经阻滞,感到穿刺点多、用药量大、欠安全而改为一点法,于第4颈椎横突注局麻药10ml,因首例即出现声音嘶哑影响手术观察,后来把局麻药减为4~5ml,音哑减少但镇痛不全增多。自1986年笔者在上述减量基础上辅以小剂量颈浅神经丛阻滞,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男68例,女21例,年龄14~65岁。甲状腺次全切除35例,腺叶切除17例,囊肿切除37例。手术时间最短25min,最长6h,其中2h以内43例,2h以上46例。术中未用任何辅助药30例,因轻度牵拉痛静注哌替啶50~100mg 46例、杜非合剂8例、氟芬合剂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余4例中2例因一侧切口镇痛不全、2例断肌分离上极有明显牵拉痛用辅助药无效需加局麻完成手术。阻滞满意者多数在注药完毕10min出现自颏下至锁骨的阻滞区。阻滞后1例出现声音嘶哑,占1.2%,1例出现霍纳征,都能自然恢复。

    1.2  麻醉方法  病人仰卧,头向对侧。用7号肌注针头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点略外侧,与皮肤垂直进针,找到第4颈椎横突结节,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后期用0.25%布比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溶液4~5ml。继之于原位退针至皮下,改向颈前及锁骨上进针,每处各注麻药2ml以阻滞颈前皮神经和锁骨上神经。每侧注药8~9ml。

  2  讨论

    颈丛一点法因局麻药量大,容易引起喉返神经阻滞而不便于推广。本组复合小剂量浅丛阻滞,减少了深丛局麻药用量,成功率95%,声音嘶哑的发生率仅1.2%,大大低于蒋明祥[1](7.7%)、刘淑琪[2](6%)所报道的。本法具有简便、安全、易于推广的优点,已成为我院甲状腺手术的常规麻醉方法。

    本法所用局麻药量较少,注药部位要求准确。在深丛阻滞时,针尖触及横突后应由里向外寻找横突结节,把麻药尽量注射在横突的外侧缘,这既可使麻药更好地与颈丛神经接触,提高麻醉效果,又可减少损伤椎动脉及阻滞喉返神经的机会。浅丛阻滞时应于皮下组织深处或胸锁乳突肌筋膜表面进针,以注药不见皮肤隆起为合适。过深过浅易使阻滞范围局限,出现切口镇痛不全。

 

【参考文献】
  1 蒋昭祥.肌间沟一点注射法行颈丛神经阻滞术.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1(1):171.

2 刘淑琪.颈丛一点阻滞在多发颈淋巴结结核清创术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1983,3(2):113.


作者单位:441400 湖北宜城,宜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作者: 郭群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