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关键词】血液透析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病人长期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加上经济压力巨大、家庭角色的转变、社会价值的降低等原因,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幻想、恐怖等情绪反应,出现一系列躯体及心理障碍。本文总结29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引起患者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血液透析病人长期面临着疾病的折磨,加上经济压力巨大、家庭角色的转变、社会价值的降低等原因,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幻想、恐怖等情绪反应,出现一系列躯体及心理障碍。本文总结29例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引起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予以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血透患者174例,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的沟通,心理行为的观察及向家属了解患者的思想反应等。其中29例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占总数的17%,29例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4~80岁,平均57岁。

    2  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

    2.1  低血压  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贫血、超滤过量、速度过快引起的血容量下降,发生率在30%左右,典型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脉搏加快、血压正常或有下降偏低现象。患者早期主诉头晕、眼花、出冷汗,继而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细速不能支持。严重者可以出现晕厥、意识障碍,本组10例出现血压下降<80/50mmHg,其中2例出现晕厥。

    2.2  透析失衡综合征  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溶质浓度急速下降,而脑细胞、脑组织中的血脑屏障未能及时的清除,使血液和脑组织产生渗透压差,大量水分进入脑组织,造成脑水肿或脑脊液压力增高,其中8例有恶心、呕吐、血压增高、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2.3  血液透析不充分  因经济的原因血透的周期减少或中断,并发症的出现。干体重测量不准确,导致患者透析不充分而引起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本组5例出现心包炎,心包积液。其中2例伴心律失常。

    2.4  营养不良综合征  血液透析患者热量消耗多,蛋白质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能力差,出现低蛋白血症。血液透析过程中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的丢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出现贫血现象,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致使患者感到不能支持的乏力现象。

    2.5  心理相关因素  赖以生存的漫长的血液透析生涯及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心理上、生理上承受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社会、家庭、经济压力之大,更使病人感到悲观、失望。患者经常表现在暗自流泪、叹气、愁眉不展,血液透析是长期治疗手段。高额的治疗费用,家庭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导致家庭纠纷发生,常给患者带来轻生念头。

    2.6  其他相关因素  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在透析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难以接受,多次静脉穿刺引起局部静脉炎,或因穿刺失败造成血肿,由于长期患病缺乏社交和精神寄托,患者常产生孤独、失望的心理状态。因此,针对这些心理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护理对策

    3.1  个体化治疗的配合  在透析方式上采用个体化,技术上可改用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预防失衡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是缩短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对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可采用碳酸盐透析,提高透析钠浓度适当降低透析温度,一般34~36℃[1]。

    3.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具有过硬的技术,针对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状应及时准确的判断,用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援助。同时还要发挥语言作用,利用勤接触患者的机会与患者亲切交谈沟通,有效实施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针对不同患者采用适合的个体化整体护理。

    3.3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向患者传授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  讲解血液透析在治疗中的意义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对疾病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在透析中给予关心、支持、安慰、开导、消除不良心理,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思想准备,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透析,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饮食休息与活动指导  告之患者透析期间合理饮食与体重控制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合理进食,参加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徒手体操、太极拳等,可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改变患者的情绪状态。

    3.5  加强社会支持疏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状况及家庭成员支持情况,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合理收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告之家属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并可通过报纸、媒体等方式,寻求更多的社会家庭支持,减轻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减少不良的刺激。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安慰、鼓励可使患者孤独感、失落感、遗憾感等得到减轻和消除,动员家属,尊重和接纳病人[2]。

    3.6  用对比开导法疏导患者  对一些透析时间长、效果好的病例进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体会与养护方法,鼓励他们消除顾虑,提高自尊、自强、自爱意识,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性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7  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温馨护理服务  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熟练,要求操作时认真、细致、准确、轻柔,血管穿刺一针见血,减少因穿刺带来的痛苦与损伤,在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血透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患者要求耐心、细心、贴心、面带笑容,让患者感觉透析中心是他生命中另一个赖以生存的家[3]。4  小结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患者可能以某种因素诱发或促发,护理上注意个体化治疗的配合,加强心理护理,并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使患者从消极、痛苦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回归率。

 

【参考文献】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41.

2 林玉婵,陈风葵,江丽屏.尿毒症合并精神障碍的分类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0(12):50-51.

3 黎磊石,季大玺.连续性血液净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8-221.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义乌,义乌市中心医院

作者: 蒋旭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