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08年第8卷第2期

湖北省2005~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分析湖北省2005~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湖北省2005~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破监测系统发病资料,用Excel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患儿母亲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者仅占3。结论今后仍需加强新破疫情监测工作,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破伤风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分析湖北省2005~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湖北省2005~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新破监测系统发病资料,用Excel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6年新破发病率分别为0.0474‰、0.0187‰。全省仅黄石无新破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十堰市;除6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7~9月份;男女发病比例为3.45:1,发病年龄集中在出生后第5~9天;患儿母亲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者仅占3.03%;患儿在家中出生者占78.79%,由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者仅占6.06%。结论 今后仍需加强新破疫情监测工作,对孕产妇加强健康教育,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基础卫生服务等综合措施,以有效地控制新破。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onatal Tetanu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06 and to develop a series of strategies for Neonatal Tetanus. Methods  The data from the notified disease roporting system and surveillance reports of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2005 to 2006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xcel software. Results  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was 0.0488/1000 in 2005 and 0.0187/1000 in 2006. There was no Neonatal Tetanus case in Huangshi,the most Neonatal Tetanu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Shiyan. The season peak was from July,to September. The ratio of morbidity of male to female was 3.45:1. The morbidity of cases were mainly among newborn of 5 to 9 days.Only 3.03% of the mothers of the cases had inoculated with TT.78.79% of the cases were born at home and only 6.06% of midwives had been trained. Conclusion  In order to control Neonatal Tetanus,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enhancing the disease surveillance,promoting health education,inoculating TT vaccination in high-risk counties and improveing the primary health service,which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tegratively.

    【Key words】  neonatal tetanu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control strategy

    新生儿破伤风(新破)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为了及时掌握湖北省新破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新破的策略和措施,现将湖北省2005~2006年新破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湖北省新破监测系统。

    1.2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对资料整理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5年湖北省报告新破病例35例,死亡10例;2006年报告14例,死亡1例。2005~2006年全省新破发病率分别为0.0474‰、0.0187‰,报告死亡率分别位于第1位、第5位。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5~2006年全省17个市仅黄石无新破病例报告, 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前3位依次为十堰市、黄冈市、武汉市,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省新破病例总数的22.45%(11/49)、16.33%(8/49)、14.29%(7/49),其次为襄樊市、孝感市、恩施市,报告病例数均为4例,各占病例总数的8.16%(4/49)。

    2.2.2  时间分布  全年除6月份外,均有病例分布,4月份、7~9月份形成发病高峰(见表1)。

    2.2.3  性别、年龄分布  49例病例中,男婴38例,占77.55%;女婴11例,占22.45%。男女性别比例为3.45: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出生后第5~9天,占病例总数的61.22%,发病时间最短为出生后1天,最长为出生后27天。表1  湖北省2005~2006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月份构成比

    2.3  新破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  对湖北省2005~2006年专报系统提供的新破个案调查表统计分析,共报告37例病例,均进行了调查,其中确诊33例,排除1例,待定3例。现对确诊的33例病例分析如下。

    2.3.1  患儿母亲免疫史及产前检查情况  33例确诊病例中,其母亲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者仅占3.03%(1/33),接受过产前检查者占18.18%(6/33)。外省的6例患儿,其母亲全部未接种过破伤风内毒素,也均未接受过产前检查。

    2.3.2  患儿分娩地点与接生方式情况  33例确诊病例中,到县级及乡级医院分娩者各1例,有5例情况不详,在家种分娩26例,其中由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占60.61%(20/33),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占6.06%(2/33),余为接生人员情况不详者接生。外省的6例患儿全部在家中分娩,接生员未经培训者4例,受过培训者2例。

    2.3.3  患儿就医单位级别分布情况  33例确诊病例中,4例未就医,2例不详,27例病例在乡、县、地区及省级医院单位就诊者分别占7.41%(2/27)、59.26%(16/27)、25.93%(7/27)、7.41%(2/27)。

    3  讨论

    湖北省2005~2006年新破报告死亡率居于各种法定传染病死亡率的前列,说明新破目前仍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疾病。通过普及新法接生、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加强监测等综合措施,全省新破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新破专报系统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相比,专报系统的敏感性有所上升,2005年专报系统为65.71%(23/35),2006年100.00%(14/14)。

    根据新破的发病机制,应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报告的49例病例中男性远多于女性,这可能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计生政策要求和经济条件导致男婴患病时暴露的几率远大于女性。从个案调查的病例看,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报告的新破病例占90.91%(30/33),乡级占3.03%(1/33),村级占6.06%(2/33)。以上两个方面说明漏报的严重性,应加强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作用主动搜索新破病例,提高新破监测系统的质量。

    新破发病一般是经济水平高、卫生条件好的地区低于经济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1]。湖北省新破发病数最高的是十堰市,地处山区,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经济发展不均衡,较多县市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其次发病数较高的黄冈也有类似情况。

    个案调查的结果显示,育龄妇女未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产妇未进行产前检查是新破发病的重要因素,不安全接生是新破发病的直接原因。患儿在家中出生占78.79%(26/33),由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者仅占6.06%(2/33),说明群众对安全消毒接生观念淡薄,对新破的预防缺乏认识。

    针对以上情况,应在新破高发地区加强健康教育,使孕产妇认识产前检查的重要性,突击接种破伤风类毒素,避免不洁接生,同时应培训所有乡村级卫生人员,保证安全接生,鼓励产妇尽可能住院分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破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疏俊, 林伟生, 张晋林, 等. 广东省1997~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与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04, 28(2): 23-24.

2 杨进, 吴秀玲, 王学燕, 等. 1990~1999年广西省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18(3): 40-41.


作者单位:430079 湖北武汉,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郑莉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