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药杂志2010年第10卷第2期

腹部按摩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腹部按摩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给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腹部按摩、微量泵静脉营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和营养吸收,缩短达到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关键词】早产儿喂养。腹部按摩。...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腹部按摩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给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实施腹部按摩、微量泵静脉营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和营养吸收,缩短达到经口全肠道喂养时间,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腹部按摩;静脉营养;联合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1],早产儿早期吸吮和吞咽能力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肠激素水平低,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为促进胃肠动力成熟和提高对喂养的耐受性[2],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2009年1月起,本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实施腹部按摩联合静脉营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早产儿31例,其中男15例,女16例;体重1000~1500g 11例,1501~2000g 17例,>2000g 3例;胎龄 28~31周 10例,32~34 周 18例,35~36 周 3例。无胃肠道外科疾病,不能自行吸吮或吸吮吞咽功能差,排除吸吮能力强可自行吸吮的早产儿。

  1.2 方法

  1.2.1 静脉营养 采用“全合一”的方法配制营养液,先用维他利匹特溶解水乐维他粉剂后加到脂肪乳中,然后依次将电解质、氨基酸、配制的脂肪乳加至10%的葡萄糖液中,使其充分混合。静脉营养液用输液泵均匀滴入。另一种方法是将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液分开,利用三通连接,每天静脉补充葡萄糖8~10g/(kg·d),根据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给予相应量的补充。氨基酸与脂肪乳从1g/(kg·d)开始,逐渐增加到3~3.5g/(kg·d)。

  1.2.2 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对胃肠蠕动是一种正向作用,使食物早吸收,减轻腹胀,有研究表明[3],腹部按摩时治疗信息会通过人体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反射性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泌素、胰岛素水平明显提高,促进早产儿对营养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体重迅速增加。将早产儿置暖箱中,取仰卧位,操作者手掌涂强生润肤油,腕部及掌指关节微屈,以食、中、环指指腹自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先轻后重,用力平稳、均匀,柔和协调,不可按压,不带动皮下组织,避开未脱落的脐痂和膀胱区。按摩速度35次/min,每次10min,每天2次,直至能自行吸吮为止。

  1.3 观察指标 体重:每天上午9时喂奶前用电子婴儿称称体重。自行吸吮:拔除胃管改为经口喂养,通过自行吸吮吸奶,以吸吮的奶量达到生理需要量。

  1.4 结果 出生后(7.9±3.6)天能自行吸吮,出生(15.5±3.4)天已为全胃肠营养,体重增加(17.5±4.5)g/(kg·d)。

  2 讨论

  2.1 早产儿营养支持的目的 早产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各系统不成熟,无法依靠自身从外界获得足够的食物,缺乏维持生命的基础。早产儿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继续分裂增长,早期营养不足可致细胞分裂终止,甚至导致日后智力落后。早产儿只有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促进肠道活性的成熟及胃肠激素的释放,提高喂养耐受性,较早地增加其体重、免疫力,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2.2 输液泵均匀滴入的必要性 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功能差,不能耐受足够的胃肠道喂养[4],导致早产儿所需的营养素缺乏,不能满足其热量需求,容易发生低血糖,使体重增长缓慢,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以及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常规鼻饲肠内营养一次性注入约20ml左右营养液,可引起胃内容物骤然增加,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呕吐,且胃内压急剧升高,可致腹胀、腹泻等并发症。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胸部呼吸肌发育差,主要依靠膈肌呼吸,常规鼻饲将奶量一次性灌注到胃内,可影响膈肌的呼吸运动,从而诱发周期性呼吸与呼吸暂停的发生。

  2.3 早产儿腹部按摩联合静脉营养的优点 腹部按摩有益于胃肠组织及生理功能的成熟,促进肠道组织细胞的发育,促进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成熟,增加了肠蠕动,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联合24h微泵静脉营养,给早产儿提供了足够的糖、脂肪、蛋白质,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电解质等,满足早产儿所需的全部热量,从而提高喂养耐受性,促进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8-71.

  2 张跃娟,冯松婉,崔菊芬.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4,3(3):181-182.

  3 严小莉,朱爱武,苏卫东,等.腹部按摩对早产儿早期发育及黄疸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08.

  4 柳洁,刘正娟,张振强.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耐受性的探讨.新生儿科杂志,2005,20(2):53-56.

  

作者: 张晓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