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在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生物”综合模式的背景下,应激医学将为我国重大疾病控制提供新的医学支撑。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22次学术讨论会上得到的消息。此次会议主题为“应激与应激医学:生物学基础与疾病控制”。
目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活方式急剧变化、社会竞争压力显著增加,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烈的“应激负荷”。应激概念来源于英文单词Stress,早在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科学家Selye便首次提出,应激是机体应对生存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全身综合性反应。
与会专家表示,适度应激可为机体抵御不良因素的损伤建立保护机制。但长时程、高强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负荷将导致机体应激反应能力耗竭,引起多种类型的应激性损伤,诱导和促进了神经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人类重大致死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研究应激与重大致死性疾病产生机制的应激医学逐渐成为当前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在我国,由于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应激医学相关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尚须进一步明确,也尚未形成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协同工作平台。
对此,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表示,我国应激医学研究应从整体、器官和细胞水平多层次深入探索应激反应的生物学规律和特点,揭示应激与应激损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为发现疾病、防治疾病、预警和诊断标志物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