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学术活动

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标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摘要:11月7日至8日,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标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主办,所长时玉舫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五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研究生参加会议。干细胞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防治疾病。围绕此目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干细胞先导......

点击显示 收起

    11月7日至8日,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标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主办,所长时玉舫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五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干细胞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防治疾病。围绕此目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干细胞先导专项项目“干细胞应用策略的集成研究” 致力于通过已建立的转化型研究体系,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重大、复杂和疑难性疾病的治疗,架起生物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实现干细胞研究从实验室到临床治疗的跨跃,形成干细胞理论研究新的重大突破和临床治疗应用的标准化体系,奠定我国在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引领地位,并为制定我国干细胞规范管理体系和伦理标准体系提供依据,以满足我国人口健康和疾病治疗的重大战略需求,直接造福于人类。

    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从宏观方面明确了干细胞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同时也促使与会学者更加关注国际干细胞转化研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的相关标准的确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方向。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资环生物处任小波处长,沈毅副处长,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处张勘处长莅临会议并分别为本次活动致辞,一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研讨,进一步加强干细胞领域国际国内联合攻关,不断推动我国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早日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造福人类健康。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监理组王贵海组长,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韩忠朝主任,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吴昌平副院长等专家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紧扣“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标准”的主题,围绕干细胞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中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沿发展趋势的深入交流。国际细胞治疗协会间充质干细胞分会主席、来自法国Etablissement Français du Sang(EFS)的Luc Sensebé教授、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药学院的Jacques Galipeau教授、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免疫与血液研究中心的William Fibbe教授、由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血液学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Katarina LeBlanc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颅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的Songtao Shi教授等多位活跃在科研及临床一线的国内外知名教授、医生聚集一堂,结合自己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应用标准、转化机制、质量管理等问题展开交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干细胞技术与临床应用标准等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动向。  

11月13日~1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3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应用论坛”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成功召开。延续前四届干细胞技术与应用论坛的宗旨,生物谷此次会议邀请了裴雪涛,王春仁,曾春雨,谷涌泉,郭亚军,徐国彤,陈成伟等专家,与参会人员一起分享干细胞治疗及相关法规指导等前沿信息,深化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为干细胞科研事业及临床应用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和交流平台。

13日上午,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裴雪涛教授出任当日会议主席,并为大会致开幕辞。裴雪涛教授谈到"干细胞治疗及其规范化管理"时表示,"为了规范并促进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确保干细胞临床研究符合科学、安全、有效及社会伦理,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国家卫计委即将颁布《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这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应用,推动我国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健康发展"。

全世界面临的供体短缺严重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寻找新的器官来源是科学研究工作不懈努力的方向。干细胞作为生物起源的祖细胞,具有三大主要生物学功能:强大损伤修复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经过30年的基础研究,干细胞技术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谭建明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我院完成了220例三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采用干细胞诱导治疗,显着改善早期移植肾功能、降低排异反应与严重程度、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一年感染率"。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孙毅在大会上为我们分享了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技术可以"从单细胞水平上分析基因组的表达水平,鉴定出特定类群细胞的基因表达特性,而且能够发现并鉴定新的细胞类型,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胚胎细胞和异质性组织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等稀少细胞的全基因表达谱分析问题"。孙毅教授现场为大家详细阐述了单细胞转录技术的应用,收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离不开其正确的体外培养及分化。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定向分化及ips的诱导等都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环境。小分子化合物是组成这种培养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谈到"小分子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研究员谢欣发表报告说,"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我们不仅可以维持干细胞的体外增殖,也可以提高iPS的诱导效率。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14日上午,会议在上海市南京军区肝病中心教授陈成伟的主持下继续进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郭亚军教授首先发表讲话,郭亚军教授就“肿瘤干细胞免疫靶向治疗的现状”谈了自己的看法:“尽管肿瘤靶向免疫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着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免疫治疗的报道很少。”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靶向免疫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尽管上述靶向免疫治疗法在实验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面临的挑战也是明显的,比如抗体治疗的抗原调变和修饰,更多高特异性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有待发现,设计出能同时清除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上述关键问题的解决,将会推进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的免疫治疗进入临床。”郭教授说。

14日演讲嘉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郭亚军、张叔人、谷涌泉、徐国彤、杨黄恬、汤其群、金颖、胡以平、陈成伟、Shai Meretzki。

伴随着美国前列腺疫苗的上市,目前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正规手段。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张叔人以“肿瘤干细胞疫苗的研究进展”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参加专着编写多部,并主编了国内第一个关于自体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光盘——“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谷涌泉教授就“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提出了专家共识的规范化方案,并分享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优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黄恬大会上向我们展现了“从人多能干细胞获得不同分化阶段的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她指出,“干细胞生物学为心肌再生医学开辟了广阔天地,也为解决心衰治疗这一难题展示了希望。”作为此次大会主席之一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教授现场结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简要介绍,重点报告了所在实验室最近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及其他临床应用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本次会议由生物谷主办,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学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科学时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等媒体支持。参会企业有达科为生物技术,普欣生物,华东干细胞库,BH细胞治疗产品,BI等。通过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及时获取了干细胞技术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法规与规范等最新资讯,把握时代脉搏;同时了解干细胞技术前沿进展、研究成果及最新技术应用,学习了核心技术。此次会议成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著名科研及临床学者在干细胞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以及展示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积累商业人脉,拓展战略合作伙伴的平台。敬请关注生物谷后续会议。(生物谷Bioon.com)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