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学术活动

第四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本报记者韩琨转基因食品在食用方面是安全的。传统食品经过了上千年的检验,转基因食品才出现多久,我们不能冒险。这里是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办的第四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的现场。唇枪舌剑大讨论在5月举办生科杯学术辩论赛,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一项青年节传统了。...

点击显示 收起


  辩手们在认真讨论。

 

■本报记者 韩琨

 

“转基因食品在食用方面是安全的。对老鼠无害等于对人体无害!”

 

“传统食品经过了上千年的检验,转基因食品才出现多久,我们不能冒险!”

 

以上的几句“论战”,并非发生在不见唾沫星的网络上。这里是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举办的第四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的现场。

 

唇枪舌剑大讨论

 

在5月举办“生科杯”学术辩论赛,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一项“青年节”传统了。5月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分院协作一片主办、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成功举行。本届辩论赛的辩题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正方来自基因组所,反方来自生物物理所。

 

立论陈词,双方代表都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辅之以演示幻灯片摆论据、讲观点。正反双方的表现都可谓四平八稳,毕竟,这是辩论赛中最没有变数的环节、全然看双方搜集资料组织论据的准备如何。现场观众虽然听得聚精会神,但大多在心里暗暗期待接下来的攻辩和自由辩论。

 

果然,双方辩手都没有让大家的期待落空。面对对手的尖锐发言,双方辩手都表现得相当正常。有人对于问题准备得很充分,正中下怀的数据得以一展风采。比如,正方二辩基因组所的张雪同学冷静地拿起准备好的纸条,告诉反方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指标数字;也有脱口而出的不假思索,引来全场观众又叫好又忍不住笑——

 

“转基因食品的历史太短,对它的检测不可能全面。”反方这么说。

 

正方回击:“吃了几千年的传统食品就一定安全吗?古代的皇帝吃仙丹吃了几千年,可仙丹安全吗?”

 

“皇帝吃仙丹吃了几千年吗?他们不过吃了几十年而已,而且他们都死了。”反方三辩生物物理所的王毅之反应很快。

 

这不假思索的回应让全场为之一震,然后就是大家的笑声和掌声混在一起,又热闹又欢乐。

 

辩论之外的意义

 

和其他辩论赛有所不同,这场辩论赛在自由辩论环节有一个特殊的提问环节——评委和观众有10分钟的自由提问时间,选择正反方任意回答。在这个环节里,有趣的场景出现了。由于台下的观众大多来自参赛的两个研究所,都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提问也自然很有水准。被提问的辩手凝神听、认真答,那股严肃的劲头儿倒有点像论文答辩会呢。

 

经过激烈角逐,基因组所代表队荣获团队优胜奖,生物物理所代表队荣获团队鼓励奖,基因组所正方四辩吴蕊同学荣获“最佳辩手”和“最佳论证”两个单项奖。而在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反应迅速的王毅之同学被现场观众代表投票评为“最具风采辩手”。

 

一个人拿到两个单项奖,吴蕊表示:“很意外,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特别感谢大家对自己的认可。”她告诉记者,这可是她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而参与比赛也是很偶然的。“当时报名时间已经快要截止了,我才听说有个辩论赛。”也正是由于以前没有参加过辩论赛,为了弥补遗憾,吴蕊才报名参加了这场比赛。

 

“尽管这次辩论赛的辩题是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在科学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是科学界人士的共识。”本次辩论赛评委之一陈润生院士说,这也正是他去年参与61名院士联名上书国务院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原因。吴蕊也告诉记者,她始终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经过辩论赛,查找了很多资料,我更加确信其安全性”。

 

吴蕊告诉记者,这次辩论赛的辩题之所以定为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基因组所有关领导的决定,“因为转基因食品是时下热点话题,而作为中科院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转基因技术正是我们学习研究的内容”。

 

整场辩论赛下来,陈润生院士和康乐院士都肯定了这一辩题讨论的意义。陈润生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一话题进行持续的讨论和常识的传播,这样才能促进民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理解,帮助他们客观、正确地认识转基因食品。”

 

《中国科学报》 (2014-05-15 第8版 校园)

作者: 韩琨 2014-5-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