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究证明:EPCS具有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本报陕西讯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EPCS)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一般认为,带蒂皮瓣早期断蒂存活率与血管新生、血运的及时重建密切相关,目前有学者进而提出了治疗性血管形成的概念,主要是利用成......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报陕西讯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研究人员,完成的
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EPCS)具有促进血管
生成作用。
  一般认为,带蒂皮瓣早期断蒂存活率与血管新生、血运的及时重建密切相关,
目前有学者进而提出了治疗性血管形成的概念,主要是利用成年机体血液环中的
EPCS能转移并在原位分化形成血管的机制,可以通过移植EPCS或通过诱导、促进
EPCS动员、增生,使治疗局部的EPCS数量增多,从而促进成体的血管生成的治疗
方法。
  为探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移植促进早期断蒂的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
从而提高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将雌性6~8周实验裸鼠18只随机分为实
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为移植EPCS组,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M199培养
基,术后皮瓣4天断蒂。观察皮瓣的存活率、激光多普勒血液监测仪监测血流灌
注、CD3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瓣毛细血管密度、激光共聚焦检测EPCS在皮瓣内的
密度。
  研究结果发现,脐血中分离培养的EPCS表达CD34、KDR及CD133,实验组EPCS
移植裸鼠皮瓣后,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中,与对照组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0.
3±2.1%、34.2±1.8%(P<0.05);而且两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第7、11天时皮瓣中的EPCS密度分别为75.2
±6.5个/平方毫米、(198.6±10.4)个/平方毫米,而对照组均为0个/平方毫米
(P<0.05)。研究结果表明,脐血中的EPCS体外培养后移植体内可促进缺血皮瓣
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据研究人员介绍,EPCS虽然已证实具有较强的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但一般来
说,人脐血及外周血中的EPCS数量仍非常少,经体外扩增后,平均100毫升外周
血大约可分离、扩增到5.0×106个EPCS,如果应用于人体,需要的细胞量较大,
而且EPCS体外扩增较困难。因此,EPCS的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张中桥)


作者: 2006-3-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