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临床放疗新技术运用水平亟待提高——专家呼吁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日前,“西门子-清华大学医学物理专项奖学金”在京举行首届颁奖典礼。记者从中获悉,虽然我国临床放射治疗技术取得快速发展,但在这些技术和相关设备的运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医学物理人员却相对稀缺,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为此,记者就我国临床放疗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技......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西门子-清华大学医学物理专项奖学金”在京举行首届颁奖典礼。
记者从中获悉,虽然我国临床放射治疗技术取得快速发展,但在这些技术和相关
设备的运用中起关键作用的医学物理人员却相对稀缺,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为
此,记者就我国临床放疗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技术应用尚不充分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殷蔚伯教授介绍说,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60%~
70%的癌症患者接受过放疗,但患者对放疗中的射线照射到正常组织的不良后果
仍然非常担忧。近年来,一系列的以计算机为辅助设备的“高、精、尖”放疗设
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用治疗计划系统、螺旋CT以及磁共振成像仪等研制
成功并投入临床运用,使得肿瘤放疗取得了快速进展,大大减少了放疗的负效应。
如,调强放疗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肿瘤放疗技术(我国只有少数肿瘤治疗中心运用
这一技术),应用该技术进行鼻癌放疗,能够精确地将达到治疗剂量的射野(射
线照射区域)重合区锁定在病灶部位而避免损伤腮腺,同时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
率和患者生存率。
  不过,医院中也表现出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功能开发和利用程度不足的尴尬局
面。北京肿瘤医院放疗科韩树奎教授告诉记者,对放疗新技术设备利用不充分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医学物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充分利用新设备的功能。如调强直线加速
器既能进行适形放疗,也能进行调强放疗,但调强放疗技术含量高,很多医院虽
有调强直线加速器却因专业人员素质所限只能进行适形放疗,使设备大材小用。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医学物理人员张可也告诉记者,现在用于临床
的三维计划放疗系统,针对肿瘤性状的确定、靶区的精确锁定以及照射剂量的选
择等,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影像仪器如螺旋CT来采集肿瘤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各
种性状的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联合采集来的其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对不
同射野进行精确制定并选择合适的放射剂量,将达到治疗剂量的射野重合区精确
锁定在靶区上。这样就改善了放疗计划,提高了放疗的安全系数和疗效。而要达
到预期效果医学物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是难以胜任的。
  二是医学物理人员数量少,患者多,从时间上限制了新设备其他功能的运用。
如北京肿瘤医院放疗科一天诊治患者近150人,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少于25%,仅
有的4名医学物理人员需加班才能完成众多的放疗计划设计;至于必需的计划验
证,只能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而不做计划验证就难以保证放疗计划一定准确,
放疗安全自然难以保证。
  三是放疗制度不健全,没有专门人员监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严重的意
外照射往往是因为放射治疗机、计算机和附件未经严格验收或缺少定期的检测,
或是医务人员的粗心引起的。如果遵循由医学物理人员制订的具有普遍性的质量
控制建议和方案,这些意外照射就可以避免。
  ■人员水平至关重要
  殷蔚伯明确指出,放疗时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它是整个放疗过程的指导依
据。放疗科的临床医生不制定这一计划,该工作主要由医学物理人员来完成。他
强调,医学物理人员在放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放疗的成
败。
  北京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朱广迎告诉记者,某些医院的放疗科是由临
床医师亲自给患者设计放疗计划。因为缺乏专业医学物理知识,临床医师难以熟
练操作计划系统,在进行多射野的设定和射线剂量的选择时,很容易使射野重合
区偏差达1毫米以上或计算放射剂量出错,从而造成放疗事故。另外,目前我国
大多数医学物理人员在制定放疗计划的优化方面还不够纯熟:他们依据CT值来选
择符合安全标准的射线剂量,但对于射线剂量是否准确、是否能达到最佳疗效还
缺乏判断力。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戴建荣向记者讲述了1986年江苏省某医院
发生过的一起因缺乏医学物理人员造成的重大放疗事故。该医院放疗设备发生故
障停止运转,经维修不好但为了使设备重新运转而切断了安全连锁,而后技师调
试放疗设备出错,致使照射剂量高出标准百倍,可因安全连锁被切断而无法检出,
导致20多位患者受到超高剂量照射,其中9人一周后死亡。他认为,为防止重大
放疗事故再次发生,除建立严格制度规范放疗程序外,还必须有医学物理人员做
好放疗前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放射诊疗管理
定》中就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开展放疗工作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建立制度迫在眉睫
  在放疗计划设计领域颇具影响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胡逸民研究员介
绍,我国当前在职的医学物理人员仅800余名;如果按照每100万人口需要10名医
学物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亟须培养1.1万名医学物理人员;即使如此,也只
能让放疗医师与医学物理人员的比例接近8:1,而在某些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达
到1:1。从整体上看,我国医学物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拥有本科学历的
不到60%,其中不乏医学护理、工业机械等非医学物理相关专业的人员。他强调,
培养大批优秀医学物理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胡逸民说,他们肿瘤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批地方医院的医学物理人员来学习、
交流,但由于人员、设备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每年只能让不到20人参加培训,
“这是远远不够的”。
  据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王石副教授介绍,以往,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开设了
以培养医学物理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去年初,清华大学开办生物医学与工程硕士
班,现已经培养出14名在职医学物理高级人才。而其他一些高校开办的类似专业
多数没有成功。
  戴建荣则指出,教育部没有批准医学物理这一专业,卫生部也没有批准医学
物理师这一职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医学物理人员在医疗行业的地位不高,同
时也制约了肿瘤放疗技术的发展。在医院里,医学物理人员只能走研究员、工程
师或技师等职称线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在两年前的第221次香山
科学会议上,不少专家就呼吁建立医学物理师制度。尽管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相
关的具体方案,但我们一直期待政府建立医学物理学科和医学物理师制度。”
   本报实习记者 魏帆

作者: 2006-8-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