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浙江大学皮肤再生材料研究通过鉴定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该胶原-壳聚糖组织再生支架诱导真皮再生的能力显著,在体内可被降解吸收评价一个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多少,除了它的原创性以外,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其“成熟度”,也就是它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还有多少。本文报道了浙江大学关于皮肤再生材料的一项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着眼于......

点击显示 收起


  ——该胶原-壳聚糖组织再生支架诱导真皮再生的能力显著,在体内可被降解
吸收
  评价一个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多少,除了它的原创性以外,非常重要的一
个指标就是其“成熟度”,也就是它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还有多少。本文
报道了浙江大学关于皮肤再生材料的一项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着眼于以前类似研
究的不足之处,分析了这类研究成果在产业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尔后“有的放
矢”。其思路值得许多研究者借鉴。
  相比之下,不可否认,在我国的一些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
只重思路不重后果的现象,这种研究“思路”实际是没有思路。在我国科研经费
还十分有限的前题下,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在科研工作中就要追求研
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尽可能“无缝对接”。
   ——编者按
  本报浙江讯 记者应洪舒报道 日前,浙江省科技厅在浙江大学召开了由该校
材料化学学院高长有教授承担的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胶原-壳聚糖组织再生
支架及其在修复皮肤损伤中的应用”的鉴定和验收会。鉴定和验收专家组由浙江
省卫生厅厅长李兰娟院士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主任奚廷
斐研究员等人组成。验收组专家们对这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该项
目的研究内容深入全面,在理论上有较大创新,所开发的皮肤再生支架表现出良
好的综合性能,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
的成本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诱导真皮再生的能力显著,在体内可以被降解吸
收,是我国皮肤再生材料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
  据了解,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烧伤、机械创伤及慢性疾病引起的皮
肤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我国每年有近10万重度皮肤缺损患者由于缺乏及时有
效的治疗而死亡。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是解决皮肤缺损的一条有效途径。目
前国内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的材料多停留在简单敷料的层次;先进的皮肤再生材料
产品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近年来,国内的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相继对皮肤再生材料进
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这些研究采用的皮肤支架模型为水凝胶
类物质、丝素蛋白、I型胶原或壳聚糖多孔膜等,也有的采用复合多孔支架。如
上海长海医院以猪脱细胞真皮为支架,混合种植人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后,移
植于动物创面,获得较好的创面愈合效果,能有效地促进皮肤组织的再生。第三
军医大学采用新鲜尸体皮提取胶原,制备出胶原多孔膜。分别种植表皮细胞和成
纤维细胞于胶原膜两面,培育后移植于深度烧伤创面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等。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皮肤支架的结构稳定化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固定化问题少
有涉及,而这些是制约皮肤支架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高长有教授领导的课题组
自1997年开始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的资助下,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胶原-壳聚糖皮肤
再生支架。该研究采用天然的体内可吸收的胶原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模拟皮肤
的结构制备了具有原位诱导真皮再生的多孔支架;进一步通过复合硅橡胶膜制备
了双层结构的新型人工皮肤。这种结构是通过对皮肤双层结构的模拟,设计了一
种具有模拟表皮层和真皮层双层结构的皮肤再生支架。其中真皮层支架起到诱导
皮肤真皮再生的作用;而表皮层覆盖物则起到隔离外界环境、避免细菌侵入及防
止水分蒸发等作用。真皮层的诱导再生材料选用胶原和壳聚糖;表皮层采用硅橡
胶膜,较好的解决了皮肤支架的结构稳定化和细胞生长因子的固定化问题。在猪
背部全层皮肤的缺损实验中发现,移植7天后在真皮支架中即可观察到皮肤成纤
维细胞的诱导长入,28天后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和血管生成,形成了新的
真皮组织。移植成功率达到94%。体外全层皮肤缺损实验结果证明,该再生支架
可原位诱导创面细胞的定向迁移和增殖,促进创面的再生和修复。并能有效降低
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无明显的炎症反应。
  据悉,该成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分别是关于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
的制备与结构控制和结构稳定化技术、氨基酸辅助交联技术和生长因子的固定化
技术;正在申请专利1项,正式发表刊物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6篇。


作者: 2006-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