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机理研究逐步深入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周期性出血等病变,从而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的疾病。到目前,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避孕药和高效孕激素为主)、介入治疗、中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内异......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
浸润、周期性出血等病变,从而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等的疾病。到目前,
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避
孕药和高效孕激素为主)、介入治疗、中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内异症是妇科
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中药治疗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
此,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此文是中医药治疗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机理研究的进展情况,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参考。  
——编者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虽是良性疾病,但临床上常表现出浸润破坏、转
移、复发等恶性病变,是难治疾病之一。中医学典籍中没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
对应的病名,类似记载散见于“痛经”、“症瘕”、“无子”、“月经不调”等
篇中。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出多种方法、多种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的局
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学者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机理进行了有益探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抗炎镇痛
  80%的内异症患者有明显痛经的症状,中医药治疗本病能较好地缓解痛经。研
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降低前列腺素(PGE2),升高前列环素(PGFla),抑制血
小板聚集,提高下丘脑血管加压素(AVP)水平,降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
缓解疼痛。研究发现,中药异位散可降低由催产素所致的实验兔子宫收缩的频率、
幅度、活动力,解除子宫痉挛,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内异症患者经期血浆中β-
内啡肽和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认为这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而用中药治
疗后,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
  ■调节内分泌功
  目前的研究认为,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内
膜组织得以生长,而且患者常合并内分泌功能紊乱。有的研究者运用有益气化瘀
作用的抗内异汤治疗内异症,并用丹那唑作对照,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PGE2、PRL
(催乳素)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两组PGE2、PRL均非常明显下降(P<0.01)。
还有研究者以三棱、莪术、菟丝子、淫羊藿等制成的内异消口服液,能提高患者
低下的血清LH(黄体生成素)、PGE2水平,降低升高的PRL水平。以三棱、莪术、
菟丝子、淫羊藿等药治疗内异症,并以孕三烯酮作为对照组,发现两组治疗后血
清FSH(卵泡刺激素)、LH、PGE2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有研究人员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内异症大鼠模型,发现补肾活血中药能明显提
高血清LH含量,降低PRL含量,排卵数目和孕卵着床率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还
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雌二醇、孕酮均较正常组高,但给予中药消异饮灌
胃3周后,雌激素、孕酮水平降低,并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改善血液流变性
  内异症患者的血液具有浓、黏、稠、聚的特点。研究人员给患者内服中药汤
剂,加用中药灌肠及香丹注射液静滴治疗本病,发现患者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
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有改善(P<0.
05),提示该中药有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的研究人员采用化
瘀消痰、软坚散结法对家兔进行实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切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显著降低,种植灶异位子宫内膜重量显著减
轻,组织有萎缩迹象。还有研究人员采用活血化瘀、补肾祛瘀、化瘀通腑等方法
治疗异症,均得出相同的结论。以上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改善患者异常的血液流
变性。
  ■调节免疫功能
  内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较紊乱已被证实。研究发现,内异症模型大鼠脾脏NK
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药妇痛宁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的
脾脏NK细胞活性(P<0.01)。还有研究人员在研究小柴胡汤对内异症模型大鼠
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节作用时,发现小柴
胡汤和丹那唑可降低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8和TNF-α含量,
使异位内膜萎缩,二者联合用药则作用更强。另有研究发现,补肾调经汤内服加
活血散结栓塞肛治疗可以降低内异症模型大鼠血清IgG、C3值,并可使异位的内
膜萎缩。有的研究证明,中药红藤合剂能降低内异症患者CA125(卵巢癌和子宫
内膜癌的标志物)值,使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转阴,说明红藤合剂可抑制抗
原抗体反应,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抑制异位内膜生长
  研究者观察莪棱胶囊对内异症模型大鼠作用,发现治疗后异位内膜组织呈缝
隙状改变,腺体萎缩,表面血管减少,间质细胞少而稀疏,细胞浆中的细胞器如
高尔基体、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并有肿瘤颗粒现象,还可见
大量的凋亡小体。有人探讨了消症汤对内异症模型大鼠异位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
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细胞增殖指数大于用药组,凋亡指数小于中药组
(P<0.01),提示消症汤能促进异位组织细胞凋亡和抑制异位组织增殖。还有
人研究中药石见穿对实验性内异症模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在位、
异位子宫内膜与正常组子宫内膜比较接近,而石见穿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发
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可见到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提示石见穿可使异位内膜超微
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细胞凋亡。
  ■抑制血管形成
  研究人员以补肾益气、行气活血、化瘀散结为法,用补肾活血方(续断、淫
羊藿、莪术等)治疗内异症大鼠,研究表明,内异症模型组的异位内膜组织中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生长转移因
子(TGF-β)含量显著增高,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经补
肾活血方治疗后,大鼠VEGF、TNF-α及TGF-β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
降低,说明补肾活血方可通过调节VEGF、TNF-α、TGF-β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
达,抑制异位病灶及周围的新生血管形成,以达到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和发育
的目的。有的研究发现,小柴胡汤、丹那唑能抑制腺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使微
血管密度下降,促进异位内膜的萎缩,二者合用时,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通过临床及
动物实验研究,中医研究者不仅从简单的抗炎镇痛、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而且从
内分泌、细胞因子、组织学的改变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内异症的作用
机理,揭示了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与现代医学研究内异症已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离体细胞培养模式等研究手段
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目前的研究认为,盆腔内异症的发生应有5个关键步骤:
内膜细胞黏附到腹膜表面并侵入腹膜间皮细胞层;种植灶部位炎症细胞募集;病
灶周围新生血管生成;内膜细胞增殖及异位病灶形成。人子宫内膜移植的动物实
验也证实了上述内异症的发展过程。今后,从分子基因水平及微观方面观察中医
药阻断子宫内膜细胞对腹膜的黏附、侵入、血管形成、种植生长等,将是中医药
治疗内异症机制深入研究的课题。
   (黄艳辉 司徒仪)


作者: 2006-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