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产业化,高技术成果转移的有效途径

来源:科学时报
摘要:16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如果说“发展高科技”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那么“实现产业化”、推进我国经济跨越发展,就是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而如何实现产业化,也就成了高技术成果转移的关键环节。在近日受表彰奖励的广西2006年度......

点击显示 收起

        16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如果说“发展高科技”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那么“实现产业化”、推进我国经济跨越发展,就是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而如何实现产业化,也就成了高技术成果转移的关键环节。  

        在近日受表彰奖励的广西200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高密度培养生产高活力α-乙酰乳酸脱羧酶”,就是一项通过产业化加快实现高技术成果转移的成功例子。  



        要揽瓷器活儿  需有金刚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得有高新技术成果。“α-乙酰乳酸脱羧酶”就是采用生物分子技术获得的一项高技术产品。正是有了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使我国步入了世界这一生产领域的先进行列,从而打破了国外公司的产品垄断。  

        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ALDC)是啤酒工业中一种重要的酶制剂,用它可快速消除啤酒发酵中双乙酰的前体物质α-乙酰乳酸。  

        1993年,丹麦诺和诺德公司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成功地生产出α-乙酰乳酸脱羧酶,将啤酒发酵期缩短了8至10天,使其产品在全球啤酒业中处于独家垄断地位。中国啤酒企业要买该产品,不仅要承受2800元/公斤的高价,还得提前3个月一次性全额付清产品货款。  

        面对当时的困境,我国虽然曾组织了“八五”攻关课题,一些研究院所也曾开展过α-乙酰乳酸脱羧酶生产技术研究,但因研究结果与实际生产差距较大,难以投入生产,只好每年花3000万美元进口α-乙酰乳酸脱羧酶。  

        为了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1995年,留英回国博士、广西大学教授黄日波迎难而上,主持开展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科技攻关。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将研发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他们通过多方筹集费用,建立实验室,购置检测仪器;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借助校外科研院所设备开展实验;从上千次实验和失败中寻找技术路径,终于筛选出原始产酶菌株。并通过采用高科技手段和技术措施,获得酶蛋白高表达且可分泌出胞外的生产菌。经一年多的潜心研究、攻关,他们完成了项目小试,在35升发酵罐中平均产酶量为300U/ml,比国外公开报道的产酶量高出3~4倍,成果于1996年底通过广西区科委的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该项技术属国内首次采用,具有独创性,其工艺水平技术为国内领先。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质量优于进口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成本低于进口产品。  



        学者领办企业,推进成果转移  

        “高新技术成果如不能实现向生产转移,就难以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效应。”为了将实验室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商品化,黄日波决定亲自创办公司。  

        从搞科研到做产业,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黄日波深知,要把实验室高新技术转化为车间生产的适用技术,更富有挑战性。表面上看,该项成果的新技术思想已经过技术准则的严格检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成套技术文件和样品。而实际情况是,在技术创新阶段获得的样品并不等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更不是拥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新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只有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暴露出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南宁邦尔克)于1998年5月正式成立,黄日波亲自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步入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在他的带领下,科研小组经过持续攻关,解决了规模生产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完成了年产60吨α-乙酰乳酸脱羧酶生产线设计并成功地投入生产,平均产酶量高达600~700U/ml,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规模化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国家。尔后,公司又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的扶持;2000年该项目还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2001年α-乙酰乳酸脱羧酶项目作为中南六省区唯一的优秀产业化成果参加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  



        产业要发展  创新无止境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也是高新技术不断再创新的过程。黄日波和他的团队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针对工程菌产品有碍于出口欧盟的状况,2000年又开始了新的技术攻关。他们采用天然菌株,以高密度细胞培养的方法成功生产出高活力脱羧酶。不仅获得产酶量较高的菌株,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简化了菌种操作,提高了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使我国α-乙酰乳酸脱羧酶生产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更加稳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持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生产技术的领先,南宁邦尔克成立八年来,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们采取建立和健全项目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机制,提高研发、创新功能,推进项目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上不断创新、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成本逐步降低。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国内首家大规模生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企业。公司还通过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员工继续深造,不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目前,公司已有博士5人、硕士13人,为成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源泉。公司还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走产研相结合的道路。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的资金作为研发经费,组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使企业的创新能力更进一步增强。  

        2005年,南宁邦尔克作为《α-乙酰乳酸脱羧酶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联合协作单位完成了标准文本起草的任务,并通过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2006年,公司针对液体产品需要低温保存和冷车运输,造成保管和运输成本较高的状况,成功地开发出了可在常温下保存、运输的固体α-乙酰乳酸脱羧酶。  

        α-乙酰乳酸脱羧酶成果成功地向生产转移、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产品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引起了一轮产品市场竞争。尽管该公司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规模投入宣传广告,实施价格打压,但南宁邦尔克坚持走高端产品路线,将低价格高品质产品推向市场,受到了广大啤酒企业的欢迎。目前,该公司产品已进入了国内130多家大中型啤酒生产企业,并先后在国内排名前五位的啤酒巨头华润酒集团、哈尔滨啤酒啤集团产品竞标中,击败对手获得订单。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从投产初期的10%上升到现在的60%。产品还出口欧洲、亚洲10多个国家,年创汇50万美元以上。由于南宁邦尔克产品面市,迫使国外啤酒酶制剂产品的价格从1997年以前的1800元(最高2800元)降到目前600元,使我国的啤酒企业每年直接受益达8000万元。
作者: 2007-1-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