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夏家辉院士报告会谈科学思维与实践:热爱 便要全身心投入

来源:中南大学
摘要:他,文革期间不忘科研,于1972年一手创建全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科研团队,研究成果1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或一等)奖。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遗传学专家夏家辉。6月8日晚,夏院士在湘雅医学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投身科学至死......

点击显示 收起

        他,本科时曾为了一条蚊子腿,在实验室里整整找了三天,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早将人类显带染色体技术应用于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文革期间不忘科研,于1972年一手创建全国第一个医学遗传学科研团队,研究成果1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4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次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或一等)奖;  

        他,桃李满天下,却一直保持谦逊的人格,用自己得到的奖金在贫困的家乡建立了“家辉基金”,赢得了同行的赞誉、父老乡亲的拥戴。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遗传学专家夏家辉。

        6月8日晚,夏院士在湘雅医学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  

      

                                                                  投身科学  至死不渝  

        本科时,夏家辉所在的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消灭“三害”小组,在标本制作过程中他不小心碰掉了一只蚊子腿,老师自语说“一条没有蚊子的腿,算不得是一个标本”。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夏家辉却放在心上。

        当几天后老师惊诧的问“这只蚊子不是少了一条腿吗?”,在实验室里拿着放大镜找了三天的夏家辉自豪的说:“是我找到了又粘上去的。”正是这件小事,夏家辉领悟了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也正是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奠定了夏家辉登上科研巅峰的基石。  

        文革前期,夏家辉没有被评为“又红又专”,他据理力争:“那些‘又红又专’的人每天干完活就只知道睡大觉,我除了完成工作外,还积极学习文化知识,为什么就不是‘又红又专’?”说到这里,夏院士顿了顿:“吃了人民的饭,穿了人民的衣,叫你去读书,你就要把书给读好!希望在场的同学们也是如此,至少,你们要对得起父母。”  

        从1972年至今,夏家辉多次下乡采集染色体标本,面对有些病人的不配合,他要跑七八次,谈及这些,他淡淡一句“我要为人民服务的,投身科学研究,就要不怕苦。”  

        夏院士敏锐地发现,借助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克隆,即在动物身上找到致病基因序列,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寻找人类基因组上的相同或相似序列。在即将看到胜利曙光时,他们多次打封闭,吃住、洗澡都在实验室里,有时长达40余天,正是这种顽强的精神,才迎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功。  

        1998年11月,夏家辉带领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最先克隆了神经性高频听力下降的耳聋疾病基因,实现了在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病疾病基因零的突破。“26年的追求,圆了我们的一个梦。我深深感到迈出第一步的艰难,也懂得了继续前进的重要,”夏院士语重心长地说,“矢志不渝地投身科学,也是一种快乐。”  

    

                                                          技术不领先    成果便不能领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夏院士曾被派往美国、加拿大的二十几个实验室作考察,以备筹建中国的第一个遗传研究所。当时,细胞水平的研究已经非常普及,夏家辉当时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他惊讶的发现,这些实验室在进行细胞水平研究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分子水平的研究,而国内还没有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探索。

        回国后,夏家辉立即着手筹建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多方支持下,开始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并直追国际领先水平。那段时间,被夏院士描述成“一段投入、探索、快乐、充实的日子”。  

  然而,国际上显微切割以及PCR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夏家辉他们科研成果几次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genetics》(即《医学遗传学》,美国著名遗传学杂志)擦肩而过。尤其是1996年9月,他们刚刚写好某一研究成果的论文准备投稿,却发现当月发表的一篇研究成果正是他们花费几年工夫辛辛苦苦找出来的基因序列。正是一次次的“打击”,是夏家辉清醒地认识到,像走在科学的前沿,就一定要有领先的思想、领先的技术。  

                                                          

                                                                  湘雅精神  牢记于心  

        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有人问夏家辉为什么新技术研究短短几年便能出成果,而且还是举世瞩目的成果,夏院士说道:“我和她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果,我的成果是有根基的,相雅是中国的第一所医学院校,百年湘雅的积淀才有我们今天的成绩。”  

        他历来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他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中说:“第一年,我要你扎扎实实的学习。第二年,我要你勇敢地指出我的错误。如果几年下来,我错你也跟着错,那么你就不会成才。”夏院士还说,他高兴地看到国内外的知名院校有他的学生的身影,如果他的学生都在自己的遗传实验室,那么就是自己做得不好,没有培养出人才。  

        已经将手中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得意门生张灼华(2000  年至今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终身教授,1996  年、  1998  年和  2000  年以第一作者分别在  cell  、  nature  和  nature  cell  biology  发表论文)的夏院士不忘自己身为医生的使命,在给胡锦涛总书记的信中这样写道:“家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细胞’,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建立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纽带。”夏院士希望能够建立完善的基因档案,帮助有基因缺陷的家族生出健康的下一代,降低缺陷基因在中华民族的影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
作者: 2007-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