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两项创新的启示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在深圳,你要找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院)的牌子有点难。深圳院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深圳院也是临时租了一个办公地点。好在深圳这地方,不在乎有庙没庙,只看谁能念出真经。...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深圳,你要找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院)的牌子有点难。它挂在蛇口区南海大道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大楼的3层。  

  深圳院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深圳院也是临时租了一个办公地点。好在深圳这地方,不在乎有庙没庙,只看谁能念出真经。  

  去年1月,中科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协商决定共建深圳院。这一决策在中科院似石破天惊:从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开始,中科院党组大刀阔斧,力排众议,精简机构,凝练科学目标,到2005年底,全院研究所级单位由123个整合为91个。如今,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发展战略和科技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科院又开始审慎筹建深圳院等5个新研究机构。  

  深圳院能为深圳带来什么?又能为中科院带来什么?  



  两月填补一项国内空白  

  深圳院从开始筹备就采取了“四边”政策: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边转化。深圳院的牌子还没有挂上时,就开始演绎“创新的故事”了。  

  2006年5月,深圳院正在筹备中。一天,深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经理黄孝明找到深圳院院长樊建平。他说,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标“港口集装箱消毒机器人”项目。新松公司了解到深圳院正好招聘了几位研究机器人的专家,便想拉上深圳院一同去盐田港竞标。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投标。8月,由于新松和深圳院的投标方案技术优势明显,因此在比对手投标价格高出许多的情况下仍脱颖而出,竞标获胜。“新松公司创新研发了多关节联动机器人,深圳院的研究人员对光电识别、超声波探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测试。双方将这些技术集成在一起,不到一个月,一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机器人便横空出世。目前这种新型的卫检消毒机器人已在盐田港工作了半年,其项目应用已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技术鉴定。”樊建平如是说。  

  一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机器人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便研制成功,并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技术鉴定,这说明很多的技术储备已经成熟,技术集成并不艰难。广义上说,它表明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工业上大有可为。那些难以找到市场对接的技术发明或高新技术,多数不是技术本身为“阳春白雪”,而是科技人员还远远没有了解市场、认清市场,或者成果转化机制存在障碍。从深圳院本身来看,它说明了深圳院依托中科院的强大科技背景,利用多学科的技术优势,为“阳春白雪”寻觅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前景广阔。  



  世界上第一张“健康床”  

  深圳院里放着一张“神奇”的床———多功能健康检查床。只要你躺在上面15—20分钟,便可完成B超、心电图、血压计、身高、体重等你在普通医院里常常要花去半天时间才能做完的常规体检。如果不算人工成本,每个人的体检费不超过50元。  

  负责“健康床”研发的周树民博士告诉记者,这种低成本体检设备目前在国内外都是首次出现。它是一种技术集成设备,即应用已有的成熟技术,以插件模式形成。目前,该多功能体检床仅仅是雏形阶段,将来还要逐步增加血氧、无损生化分析等新功能,使其越来越集成化、人性化。  

  “这是新思路的产物。”深圳院工程中心主任毕亚雷这样评价健康床。去年,深圳院根据目前中国百姓医疗费用过高和深圳市是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的特点,决定以低成本健康研究为主攻方向之一。工程中心的工作人员分析我国大医院体检的状况:搞体检在医院虽是副业,但深圳一家医院去年一年仅体检费就挣了7000万,健康体检有强大的市场;每次体检总有几项检查是瓶颈,排队很长,耽误时间多,体检者颇不满意;体检项目众多,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奔走,总有人会忘记检查一两项……怎样才能为日益发展的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提供低成本的健康诊疗技术及解决方案,并从体检市场上分一杯羹?深圳院盯住了体检设备。思来想去,否定了各种方案,最后他们想到床,大多常规体检人躺在床上是可以完成的。经过研究人员开发,世界上第一张健康检查床就在深圳院诞生了。  

  健康床的问世与深圳院工程中心的市场意识密不可分。  

  深圳院的工程中心主要进行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等工作。院长樊建平说:“工程中心聘请了大量的工程师,人员占了深圳院的1/5,年经费1000万,负责与企业交往,做技术转化工作。”  

  “工程中心的人既要对工业界通俗地讲解新技术,又要对技术开发人员讲企业家和市场要求。”工程中心主任毕亚雷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工程中心的人不是不搞研究,而是重点研究技术转化的市场,同工业界沟通,与企业家联谊,预测技术发展前景,分析市场对技术的需要度。他们有科技知识背景,又身处市场机制相对健全的深圳,再加上细心研究市场需求,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系列的成果转化。“干一行,专一行,上联专家,下联市场”是对工程中心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搅动”激活科研全局  

  深圳院虽然从筹建至今刚一年,但在技术转化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可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机器”。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对深圳院的发展目标定得很明确:到2010年左右深圳院要成为深圳源头创新的主力军,真正引领国际集成科学和工程的学术前沿,实现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并与珠三角的产业接轨。  

  去年初,深圳市召开科技大会。市领导分析了深圳的自主创新现状,认为深圳市有3个不足:一是源头创新不足,没有高水平的研究院所;二是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不足;三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从长远上制约着深圳市科技的发展。深圳市需要有一个创新的“国家队”在此生根,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深圳院应时而生。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深圳院共建设了12个研究中心和4个独立研究室,举办各类学术讲座44次,成功举办了IEEE集成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国际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讨会,共发表论文105篇(其中75%%是SCI或EI论文),申请专利25项,2007年已争取6项国家“863”项目。  

  院长樊建平在介绍深圳院作用时,用了一个词:“搅局”作用。由于有了深圳院,深圳市的科研局面和技术市场有了变化,成果转化多了一条新渠道,学术研究有了新的氛围,科研有了前瞻性、基础性的探索。最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相对成熟的深圳市有了一个“国立科研机构”,它不仅代表着信誉,而且引领着方向,从更深、更广、更快的角度进一步推动着深圳的自主创新。  

  “搅局”作用,其实就是管理学上的“鲶鱼效用”。由于有了这条鲶鱼,搅动了一潭死水,激活了整个局面。  

  从年龄看,深圳院只是一枝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它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子,是否能适应深圳这片沃土,到底能为深圳市的自主创新作出多大的贡献,这还都是未知数。但深圳院已经开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国有科研院所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游泳”了,它的一些成果已经给深圳市和中科院以深刻启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深圳院筹建揭牌时指出:“成立深圳院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希望它能与深圳的城市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相融合,能从深圳的大环境中吸收营养,探索出一套与深圳创新环境相适应的创新体制,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满足深圳未来发展需要。”  

  深圳人在探索。中科院人在探索。中国的科研体制也在探索。
作者: 2007-9-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