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科学前沿是创新最活跃领域

来源:文汇报
摘要:“科学技术创新要在快速发展的前沿捕捉机会,今天的纳米生物学讨论会所研讨的内容是如今最前沿的学科交叉,这种学科间的交叉碰撞为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工具。”日前,正在参加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举办的纳米生物学讨论会的同济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裴钢院士就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这一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裴钢解释,......

点击显示 收起

        “科学技术创新要在快速发展的前沿捕捉机会,今天的纳米生物学讨论会所研讨的内容是如今最前沿的学科交叉,这种学科间的交叉碰撞为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工具。”日前,正在参加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举办的纳米生物学讨论会的同济大学校长、细胞生物学家裴钢院士就如何提升创新能力这一话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裴钢解释,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迄今的科学发现史证明创新来自对科学前沿新苗头的及时捕捉和把握。此外,创新还来自对原有科学认知和概念的突破。如在今年,日、美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就是对原有的认为已分化了的人体细胞不可能再回复到未分化时的多能或全能状态这一概念的颠覆。科学概念一旦突破,会有很多人跟进,很快就会改进技术和方法,干细胞技术也因此大大推进了。        

        裴钢强调,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既解决了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在具体方法上也有突破。这一典型案例再次提示人们,科学前沿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我们要在科学前沿部署力量,鼓励前沿学科交叉。        

        “事实上,干细胞创新的部署在国内还是及时的,有关科学家也在某些方面做出过独创性的工作,但最终临门一脚总是有遗憾,其中缘由值得我们好好思量。”痛定思痛,裴钢认为,如果要真正有所创新,还得夯实创新的基础,做好积累,其中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这两点对创新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20世纪几项重大创新并非是在物质条件最好的情况下产生的,而关键是有一批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手段、方法、考试制度等都要进行改革。创新型人才包括各类人才,包括职业教育、工程教育、文科教育等都要有创新的思维,整个教育体系要有创新的体制。”        

        谈到创新人才培养,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久,但对此已作过深入思考的裴钢院士谈了自己的想法:“从同济来看,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实践,强调理工相融、文理相通。有这样准备的人才可能在前沿立足,才能做出一流的成绩。”裴钢的另一个观点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有大学生,“原先讲的大楼、大师、大爱之说都不错,但我认为大学更应以学生为本。人才从半成品到成品,大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重点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教授,无从谈创新。而要以学生、教师为中心,就要避免大学行政化。”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