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让医药领域里的伪科学成为“过街老鼠”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中华国际中医药研究院糖尿病研究中心”、“中医疑难病研究员手足病诊疗中心”等医药领域内的所谓“权威”机构,借助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技术平台的力量,已然成为了医药领域中蛊惑患者进而敛取其钱财的一大社会公害。这些医药领域内的公害假借“祖传秘方”及炫目的最新技术名词,公然打起了“科学”的大旗。然而......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华国际中医药研究院糖尿病研究中心”、“中医疑难病研究员手足病诊疗中心”等医药领域内的所谓“权威”机构,借助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技术平台的力量,已然成为了医药领域中蛊惑患者进而敛取其钱财的一大社会公害。这些医药领域内的公害假借“祖传秘方”及炫目的最新技术名词,公然打起了“科学”的大旗。然而,此“科学”非彼“科学”,它乃是医药领域的非法敛财者敛财的“伪科学”。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医药领域内的专家支修益教授。目前,他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部长、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等职。

  

        危害:伪科学让患者人财两空

  

        支修益表示,目前,在疾病治疗领域,存在大量伪科学现象,他们往往打着“祖传秘方”、“高科技”之类的旗号,骗取患者的钱财,贻误患者治疗时机,损害患者健康,危害非常严重。

  

        “一些伪科学经常宣称自己治愈了多少多少人,但是,没治好的又有多少?有没有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本无从考证。”支修益说,正规的新药研究,要通过若干机构重复进行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临床疗效,而伪科学根本没有这样严谨的试验过程,有效率都是凭空捏造的,根本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

  

        伪科学阵营中的药品或保健品,有的没有任何功效,或只有一点点功效,根本无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更有甚者,有些产品则含有有害成分,患者服用后会损害身体健康,其危害性更大。

  

        疾病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情况有很大不同。支修益认为,治病就像打仗一样,病情及时被发现、病人身体情况还较好、且经济条件稍好的情况下,如果治疗方法恰当,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将令人满意。反之,如果患者被所谓“祖传秘方”蒙蔽,就会贻误治疗时机,恶化病情。

  

        支修益说,在临床工作中他也发现,很多患者被伪科学欺骗走了弯路以后,才带着已经恶化的病情、较差的身体状况以及所剩无几的资金来到正规医院。此时,再好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除了受到伪科学的蛊惑,某些患者亲属不正确的观念也是导致其受骗的原因之一。”支修益说。不少癌症患者的亲属不敢把实情告诉病人,不敢带病人去肿瘤医院及大医院的肿瘤科就医,于是便去给病人找“偏方”,钱花了很多,时间耽误了,病情恶化了,最后感觉实在不行了,才把实情告诉患者,带患者到肿瘤专科医院、大医院的肿瘤科就医。

  

        骗术:无孔不入天花乱坠

  

        伪科学之所以能够欺骗那么多人,是因为他们在广告宣传上下了很大工夫——有一段时间,个别的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成为各类虚假医药广告宣传的平台。支修益提到,有一次自己在外地出差,一到半夜,打开电视机,就发现了几个“午夜电视台”都在播放健康课堂之类的节目。这些节目里,通常都会有一些所谓的“教授”、“著名专家”,用一些玄而又玄的理论,大肆吹嘘某种药品、保健品或治疗方法。

  

        支修益说,伪科学为了欺骗公众,使用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一是虚构产品功效。一些保健食品的宣传内容与实际功效往往存在巨大差异,在申报审批的时候,其申报的功能比较简单,一旦通过了审批,产品上市了,则大肆夸大产品效果,虚构产品功能,甚至以“药品”的名义出现,宣称其具有治疗作用,等等。混淆药品和保健食品的界限,是非法经营者惯用的手段。而实际上,保健食品还是属于食品的范畴,没有治疗作用,这是其与药品的根本区别。

  

        二是借义诊、体检、健康讲座之名,行推销产品之实。一些保健食品厂家派人到社区及医院门口等地发放传单,宣称某日在某地举办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之类的活动,诱惑百姓,尤其是患有各种疾病的中老年人。在活动中,会有一些“专家”给参加活动者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检,然后向接受体检的人推荐他们的“药品”。而他们所推销的“纯中药制剂”,绝大多数都是保健食品,根本没有治疗作用,有的还是未经审批的非法产品。

  

        三是打着“某某健康工程”的旗号。他们会请来专家为其进行宣传,甚至请一些在医疗学术机构担任职务的专家,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学术机构的离退休干部为其剪彩。有的假“健康工程”还联合一些学术机构,并邀请媒体进行报道。

  

        伪科学往往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推出一大堆专业术语,比如“基因工程”,“干细胞工程”等等,有的还打出“科技新星”、“归国留学人员”、“联合国博士”、“联合国专家”之类的大牌子,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骗局,但普通老百姓却不明就里,很多人受骗上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搞伪科学的人,本身也是搞医药出身,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呼吁:加强医学科普宣传

  

        “与伪科学相比,正规的医学科普宣传工作确实做得不够。”支修益认为。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大力揭露医学领域的伪科学,把真正的医学知识告诉公众。正规的医疗机构以及学术机构应拿出精力,组织专家,甚至拿出资金,通过各类媒体开展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地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揭露伪科学,不给伪科学以生存空间。同时,应该引导公众改变对生命、疾病、医学的错误认识,正视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不盲目期望攻克所有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认识到现有的医学手段还无法彻底治愈,只能控制其发展,减少并发症。尤其是癌症等慢性疾病,人们应该认识到它的特点,一旦到了中晚期,治疗手段确实是比较有限的,临床治愈的可能性的确不大,只能利用科学手段延长生存时间,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只有知晓了这些知识,患者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才会积极配合进行科学的治疗,才会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才会免遭伪科学的欺骗。

  

        多年前,北京市卫生局曾经有过规定,把写科普文章也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条件,后来这一规定被取消。支修益希望国家人事部门、卫生主管部门能够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务工作者撰写科普文章,把发表科普作品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以促进医学科普工作的发展,把科学的健康知识告诉公众,让公众具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医学专家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健康知识,让医学知识真正为老百姓所理解和掌握。

  

        最后,支修益呼吁,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加大对虚假医药广告、非法药品保健食品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媒体的管理,杜绝“午夜电视台”之类的现象,并通过行政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虚假广告宣传,所有地方、所有媒体对其全面封杀,使之没有藏身之地;媒体应加强自律,不要给伪科学提供宣传的平台。
作者: 2008-2-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