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诺奖得主巴瑞•马歇尔教授做客中国科大论坛

来源:中国科大
摘要:马歇尔教授在科大受到热烈追捧。马歇尔教授身着正装,笑容可掬地站在台上,结合幻灯片,为全校师生作题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之旅”的报告,其幽默的语言时常引起全场捧腹大笑。马歇尔教授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生物医学、生物分子及化学科学学院资深的首席研究员。马歇尔教授告诉大学生:“虽然我吞服了幽门螺杆菌,患......

点击显示 收起

当年将自己作为实验品,勇敢喝下幽门螺杆菌,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昨天,200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获得者巴瑞•马歇尔教授在科大受到热烈追捧。

下午4点半演讲开始,巴瑞•马歇尔教授身着正装,笑容可掬地站在台上,结合幻灯片,为全校师生作题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之旅”的报告,其幽默的语言时常引起全场捧腹大笑。在报告中,他多次引用历史学家丹尼尔场•鲍斯坦的名言:“阻碍人们获得知识的最大敌人,并非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无所知,而是对事物的错误认知。”  鼓励青年学生们不要羞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马歇尔教授是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生物医学、生物分子及化学科学学院资深的首席研究员。1982年他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其后将其分离成功,然而他的理论遭到很多人质疑和争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他将所培养的幽门螺杆菌混在肉汤中,勇敢地喝下,72小时后他开始感觉到腹痛,呕吐,经胃粘膜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炎。数日后他再服治疗胃炎的药物,治好了自己的胃病,由此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研究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医学教条,并使他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对于当年自己“自讨苦吃”的疯狂之举,巴瑞•马歇尔教授告诉大学生:“虽然我吞服了幽门螺杆菌,患上了胃炎,但我很高兴,因为我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据悉,巴瑞•马歇尔教授此次来肥,是因为中科大与他所在的西澳大学正在进行生命科学方面的双边研讨会,他作为主持特地来肥。他表示,中国的学生很优秀,希望和中科大扩大交流合作。



            6月10日下午,科大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报告厅挤满了学生,200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得主、西澳大利亚大学生物医学、生物分子及化学科学学院资深首席研究员巴瑞•马歇尔(Barry  Marshall)教授应邀做客中国科大论坛,做题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生历程》的报告,畅谈其事业与人生。报告会由常务副校长侯建国院士主持。

          报告会从轻松的话题开始,马歇尔教授介绍了他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温馨的生活场景,幽默风趣的演讲引起阵阵笑声。随后,马歇尔教授讲述了他的主要科学贡献——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以及研究过程。不断质疑、假设贯穿了整个演讲。他开玩笑地说:“当你身体不对劲又找不出原因时,不要轻信医生说你劳累过度、精神压力过大的说辞,一定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问题”。

          1892年,Giulio  Bizzozero发现抗酸性螺旋菌能在狗的胃部存活,这对于胃部溃疡有很大启示。1982年,马歇尔和导师Warren教授发现了一种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  Pylori胃部细菌,在研究了一系列内窥镜诊断数据后发现,这种细菌和溃疡之间有紧密联系。于是他们大胆假设:除去这种细菌,是不是就可以治愈溃疡?

          然而,当时学术界没有人接受这两位无名却异常顽固的“另类”的研究观点。1983年,马歇尔教授第一次就这一课题发表了一篇论文,但遭到了拒绝。报告会上,他向同学展示了这封拒绝信,并风趣地说:“是人,就有可能被拒绝,但千万不要从此便畏惧不前。我的建议是:把所有拒绝信都保留下来,日后有所成就时,再拿出来看看,你会发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1984年,他又发表了题为《一次对科赫关于幽门细菌假设的实现》,并且自己喝下了掺有幽门螺杆菌的肉汤,“因为没有其他方法”  马歇尔说。他还展示了自己发病后第八天的胃黏膜银染图片。然而马歇尔并没有就此止步,幽门螺杆菌如何检测?如何感染?附着位置在哪里?除去细菌中的有害基因会怎样?加入有用基因会怎样?如果让疫苗附在幽门螺杆菌又怎样?

          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演讲中,马歇尔教授不断地质疑、回答、又提出新的假设。他说:“科学的历程就是在假设求证中不断进步”。他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像中国科大这样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年轻人,要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教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直到没有人能反驳你的假设,这样你的假设就成立了,很可能你也因此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爱因斯坦自己留下了诺贝尔奖杯,把奖金送给了妻子,而我的妻子却将奖杯和奖金统统拿走了。”  马歇尔教授用这句话结束了演讲,再次引得学生们的笑声和掌声。

          演讲结束后,马歇尔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他说,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很重要,我们可以确立远大的目标,可以梦想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同样重要。科学研究者首先要保持诚实的学术品德,实事求是;其次是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研究、数据要有一丝不苟的苛刻态度;还要明白我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成绩,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此外,也要把握好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作者: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