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将到北大讲学

来源:北大新闻网
摘要:近日,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传来消息:明年春天,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将到北京大学讲学,内容涉及绿色荧光蛋白以及他近年在生物发光其他方面的研究。1961年,旅美日本生物化学家下村修与美国生物学家约翰森一道,开始寻找水母生物发光原因。2008年下村修与钱永健、查尔菲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前,北京大学生......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传来消息:明年春天,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下村修将到北京大学讲学,内容涉及绿色荧光蛋白以及他近年在生物发光其他方面的研究。



  1961年,旅美日本生物化学家下村修与美国生物学家约翰森一道,开始寻找水母生物发光原因。1962年,他们发表文章,报道发现两种发光分子(水母素和绿色荧光蛋白)。1992年,普瑞舍依据下村修和约翰森的工作,克隆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1994年,查尔菲和Inoye两个研究组分别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1994年起,钱永健实验室改造绿色荧光蛋白,并发明和改进了应用绿色荧光蛋白的方法。1999年俄国科学家Sergey  A.  Lukyanov实验室从珊瑚里发现其他荧光蛋白。1994年后,绿色荧光蛋白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2008年下村修与钱永健、查尔菲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此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于1998年曾在《华声报》发表文章认为两位华裔钱永健和简悦威的工作值得获诺贝尔奖。2002年,饶毅发表文章《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其中华裔有钱永健、简悦威和王晓东。至2008年,这二十一项中已有9项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诺贝尔化学奖。



  2008年10月4日,饶毅教授撰文《美妙的生物荧光蛋白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简要介绍下村修、钱永健、普瑞舍、Inouye、Lukyanov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科学网》10月5日星期天登载饶毅文章,《科学时报》于10月6日星期一发表饶毅文章。10月8日星期二,下村修、钱永健和查尔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随后,饶毅教授邀请下村修来北大讲学,10月12日下村修确认将于2009年春来北京讲学。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