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华工周少奇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来源:南方网
摘要: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华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少奇教授主持研究的“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荣获二等奖,这是周教授继2005年以来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之后,其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再次喜获大奖。周少奇教授自1995年开始......

点击显示 收起

        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华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少奇教授主持研究的“含氮有机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荣获二等奖,这是周教授继2005年以来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之后,其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再次喜获大奖。



        周少奇教授自1995年开始就致力于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的学科交叉研究,并选定生物脱氮技术作为突破口。经过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积累和沉淀之后,于1998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此领域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理论——生化反应电子计量学,以此为基础,周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展开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工程推广应用,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关链接



        十年磨一剑



        作为我国发酵工程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周教授致力于开拓环境生物技术交叉学科研究,已在这个领域潜心研究了十三个年头,这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就是对他十多年如一日艰难研究的肯定和认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一度由于理论创新性太超前,而多次“拿不到经费资助”。



        “科研启动阶段是最需要经费资助和科研条件支持的时候,但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真的很困难,多数人会选择放弃,不过这种事可能也是普遍现象”。回忆研究初期,周教授颇有感慨。



        所以在最初的7、8年间,周教授是在该研究课题方面没有任何科研经费资助的情况下,一直锲而不舍地坚持研究的。他说,我对这个理论的价值抱有充足的信心!



        1998年,初步的理论成果正式提出并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2001年周教授在国际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项目经费才终于有了眉目。



        在初步理论正式提出之后,周教授又用了近10多年的时间继续进行研究并完善,获得了生物脱氮过程的“电子计量学”一系列方程式和计量学关系式,并已经应用于多种典型污水处理的工程实际,  为整个环境工程领域环境污染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生物脱氮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加快,城市废水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但现在全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0%左右,另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氮、磷元素超标引起)问题也非常突出,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现实的需要,进行污水处理与污染水体的修复,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周教授说:“这就是我当年选择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的原因,因为当时已认识到国家乃至国外将有长远的需要,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水污染、水危机,形势太严峻了!”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近年来,有关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有关电子计量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对海洋、湖泊、土壤、湿地、草地及污水处理工程中氮的循环与转化,可以提供合理的理论解释,在含氮有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工艺优化、管理运行及污染水体修复与整治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时间总是不够用啊——”



        周少奇教授1983年从湖南省箴言中学毕业,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骨子里带着湖南人实干的精神。



        在与笔者谈到自己的研究的时候,周教授显得特别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在研究中所遇的技术难题,在周教授眼里都是“波澜不惊”的,



        “控制参数多,要反反复复测量就是了”



        “出成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当被询问到过去最难忘的生活经历的时候,周教授憨憨一笑:“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说到最快乐的时候,周教授说,当时终于推出“电子计量学”方程式和计量学关系式的时候还是蛮开心的,“那时候,发现理论公式真的很漂亮哦!”。



        不谈他的研究,教授就格外“惜字如金”,甚至显得有点着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似乎心疼时间被记者耽搁了。记者赶紧问周教授有没什么业余爱好,周教授说:有啊,看书、看电视、听音乐,以前喜欢玩球,现在因为时间紧,主要是靠步行锻炼身体了。



        “时间总是不够用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现在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七、八个,都是很重要的。”周教授似乎为自己的“贪心”有点不好意思。



        他的研究生告诉记者,为了赶时间,周老师曾经一个晚上审阅了学生准备的60余篇英文文献,近500页的文字。



        为了做实验,他也曾搬到实验室一住就是一、二个月,和那些微生物“亲密接触”,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饲养它们,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



        很难想象,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不修边幅的年轻教授,已经是国际环境生物技术学会董事会成员(全球七人,中国仅一人入选)、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拥有一大串分量很重的头衔。



        多年来,周教授潜心于科学研究、自得其乐;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公布之后,很多报纸和媒体争相要采访报道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那些东西都是虚的”。



        赤子之心



        虽然和记者接触,周老师话语不多。不过在学生的心目中,周少奇却是一个很令他们骄傲的导师。



        “周老师对学生很好,他给学生创造的是一个宽松的环境,大胆放手支持学生提出新思路、新研究。”他的博士生吴彦瑜说。



        吴彦瑜还记得周老师第一次召集研究生新生开会的时候,周老师要求大家研读《科技发展史》、认真学好《自然辩证法》和哲学,要大家从一个综合的、历史的高度看待科学问题,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自己手头的研究。



        周老师经常对学生说,“不要以为教授什么都懂。”、“对待学术问题一定要严格,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为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问题的能力,他会和学生一起反复做试验,引导学生从中观察问题的细微差别。



        “周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他推崇真诚、严谨、勤奋、宽容,他想的是如何提升学术水平,如何能够像爱因斯坦、袁隆平那样,做出一些对人们生活有意义的科学成果或技术成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跟着周老师觉得很骄傲。”他的学生贺小兵说。



        周少奇教授2002年曾被中央组织部选派,支持“西部大开发”建设,到贵州省环保局挂任局长助理一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足迹踏遍了贵州省80多个县市区,和老百姓的近距离接触加深了教授心头的责任感。这一年的工作经历用周教授的话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有相当大的影响。



        袁隆平是周少奇老师心中的“偶像”之一。最近一次在东北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的时候,周老师望着田里一望无际的稻谷,满怀热情的跑过去,颇有感触的对学生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搞出了杂交水稻,并不断创新,为农民兄弟、乃至全人类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啊!



        一席话映射出周少奇教授的赤子之心,他希望他研究的成果也能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也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他想成为袁隆平那样的人。



        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中,周老师抚摸着金黄的稻穗,心中充满喜悦,阳光撒在这个朴实的教授身上,他笑得像个孩子!



        华南理工大学昨日传来喜讯。在近日颁发的国家科技奖中,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少奇教授荣获二等奖,这是周教授继2005年以来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之后,再次喜获大奖。



  作为我国发酵工程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后,周教授在环境生物技术交叉学科研究领域潜心研究了13年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周教授获得了生物脱氮过程的“电子计量学”一系列方程式和计量学关系式,并已经应用于多种典型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



  据了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废水排放量迅速增加,但城市污水处理率却仅为50%左右;另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氮、磷元素超标引起)问题也非常突出,珠三角的污水处理与污染水体的修复问题已迫在眉睫。“这就是我当年选择这个题目进行研究的原因。”周教授说。周教授希望研究成果能为改善人们的生活做出贡献,自己成为袁隆平那样的人。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
作者: 2009-1-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