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十一五”科技展:吃的科学成农大强项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3月13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览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约有五项重要科技成果被推荐参展。下午,校长柯炳生单独约科技日报记者一起参观展览。校科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科技处长苏州、吴海芹等领导在参观成果展示,看望在相关展位做解说服务的师生同时,热情肯定了学校科研成果瞄准国家需求、改善人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3月13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览在北京举行,中国农业大学约有五项重要科技成果被推荐参展。下午,校长柯炳生单独约科技日报记者一起参观展览。校科技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科技处长苏州、吴海芹等领导在参观成果展示,看望在相关展位做解说服务的师生同时,热情肯定了学校科研成果瞄准国家需求、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转基因动物是强项  



“十一五”期间启动的转基因国家重大专项,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新的改善。以大型展板展示的中国农大生物学院李宁院士主持的转基因奶牛项目,在动物研究中进展得最快,成为这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他们培育的“人乳化牛奶”,把人乳中独有的重要蛋白转移到牛的机体内,使牛奶的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同时改善了牛奶品质。这一研究在2010年3月已经取得了安全证书。  



同属于转基因专项的还有农大赖锦盛等教授开展的玉米育种研究,实现了将微生物体内的抗虫基因移到普通玉米中去,使玉米获得抗虫性。通过比照可以看到:花盆里转基因育种的玉米,正是青葱成长时节;而生活在相同环境下的是常规育种玉米,对照之下清晰可见叶梢萎黄。校科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玉米转基因技术在增加产量、提高收入、保护环境方面,都将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产品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我国不少动物品种主要依赖于进口,奶牛依赖程度达100%。动科学院张沅教授主持的“良种奶牛繁育体系”从动物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入手,致力于改善国民膳食结构。  



能杀菌又不破坏营养  



随时想吃到色香味俱全食品的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常在中央电视台讲吃的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他主持下的食品非热加工设备。借助于这样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新鲜食材在5—6分钟的超高压处理后,常温下一年内都可保持与新鲜时一样的色香味以及绝大部分的营养。据说,现在市场上保鲜灭菌的做法不是这样。他们要优于其他单位的做法,不仅能全部杀灭细菌,而且营养不会破坏。展台上经过超高压处理的产品,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柯校长说,这一研究,还将直接改善艰苦行业,以及那些蔬菜供应紧缺地域人们的生活。  



食品安全的卫士  



食品安全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动物医学院沈建忠教授团队研发出的小小试剂盒,就是将以往繁复精深的检测技术带到寻常百姓家:只要将液态奶滴入三聚氰胺快检试剂盒,几分钟之后即可判断牛奶或奶粉是否合格,灵敏度达到0.1毫克/千克。柯炳生校长在参观时,详细了解了这一团队开展的工作,肯定中国农大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的团队是“食品安全的卫士”。  



在农业生产装备方面,工学院王书茂、毛恩荣教授作为主要参与人的大型农用拖拉机、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也分别向公众展示。  



校领导还了解了中国农大参与的成就展示及相关科研院所的研究进展。据了解,中国农大是被推选参展成果较多的高校之一。  



柯炳生校长说,近些年来学校科研取得了很大进步,基础研究进展可喜,应用研究同样取得了让人振奋的成果。中国农大多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充分说明学校科研团队瞄准了国计民生的大方向,“大家取得的成绩是杰出的,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非常值得”。展望“十二五”,学校也期待着,继续有富有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  
作者: 2011-3-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