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引得人才团队结伴来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案例一家企业的千人研究院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有一片幽静的欧式建筑群落。每天,上千位身着白大褂的药物科研人员在这里分成若干项目团队,埋头科研,他们当中八成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这就是东阳光集团的药物研究院。院长唐新发告诉记者,研究院后面那一排排别墅里,免费居住着研究院的研发团队成员和项目带头人,从别......

点击显示 收起

  案例



  一家企业的千人研究院



  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有一片幽静的欧式建筑群落。每天,上千位身着白大褂的药物科研人员在这里分成若干项目团队,埋头科研,他们当中八成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这就是东阳光集团的药物研究院。院长唐新发告诉记者,研究院后面那一排排别墅里,免费居住着研究院的研发团队成员和项目带头人,从别墅走两分钟就可以到达实验室。一间间实验室里,一份份全英文记录的实验报告有序摆放,价值数百万、上千万元的实验设备随处可见。唐新发介绍说,东阳光集团这几年投入药业研发的仪器设备资金近4亿元,千人研发队伍的年薪支出也在亿元以上。2009年,研究院从海外引进的一个创新团队已入选广东省首批创新科研团队,获得省、市、园区3级共4000万元的工作经费补贴。



  企业转型的奇迹,每天都在广东上演。谁能想到,一个拥有千人研究院的企业――东阳光集团,过去的主营业务是和制药根本沾不上边的铝业。但短短几年间,东阳光旗下的药业公司就成为“达菲”拥有者――罗氏药业在全球第三家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目前,其研制的分子靶向抗癌药物KT08项目和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GLS4,均已完成所有临床前预试验,与同行相比,极大缩短了新药开发的周期。与此同时,团队还申请发明专利16项,其中国外专利5项、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6项。东阳光药业一举成名的背后,就是这座一流的制药研究基地和包括25名外籍人士在内的近千人研发队伍。



  “要自主创新,必须有全球最顶尖的人才”――东阳光公司的这一理念,如今在广东既是共识,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在近几年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搞研发和创新,光靠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就像一支足球队,光有前锋是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中场、后卫、守门员,也就是要有一个创新团队。”唐新发这样向记者解释东阳光的人才观。他举例说,新药开发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化合物开发、工艺、药理、临床、市场、注册等诸多环节,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组成一个完整的团队。



  正因如此,东阳光特别看重“核心团队+项目”的捆绑式整体引进。相比引入单个技术人才或者单个项目,创新团队更有利于项目推进和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企业所需,也正是政府所想。2008年,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启动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专项计划,首开由政府组织实施以团队形式规模化引进高层次人才之先河,引起各方关注。2009年底,12个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历经层层评审,从102个参评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首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这些团队的成员中,海外归国人员64名,均在国外重点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国外知名研究机构担任教授或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从国内引进的42名成员中,有院士2名,长江学者、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863专家库专家5名,博士28名。



  八方人才荟萃,成就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篇章。30多年来,广东依靠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发展奇迹。30年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广东原有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逐渐弱化,新的发展优势如何确立?广东的思考是:必须把人才优势作为“第一优势”,要以“最有效的政策、最畅通的渠道、最灵活的制度、最宽松的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使广东成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强磁场”。



  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计划,就是其中最强有力的措施之一。据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介绍,广东十分注重考察科研团队的创新性、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与广东产业发展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性。据有关统计,广东首次引进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中,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占46.7%,材料和环境工程领域人才占26.7%,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占20%,汽车研发领域专家占6.6%,这与《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规划无疑是紧紧相扣的。在广东的产业发展蓝图中,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正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大力发展。



  与东阳光创新药物科研团队同期入选的“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国际研究团队”,来自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研究方向之一为精密机床技术。为使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该团队创立了东莞市比锐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介绍说,比锐自主研发的100kHz超声换能器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性能,打破了超声换能器长期依赖进口现状,其直接效应就是能够大幅降低企业LED生产线成本,从长远看必将极大提高广东省乃至全国LED焊线装备的制造水平,推动LED产业健康发展。



  令人振奋的是,广东团队式“引智”的乘数效应正不断释放――



  高端人才扩张迅猛。来自广东省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最新消息,首批创新团队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扩充了3倍,达到313名,培养博士、硕士和科研骨干200多人,仅仅深圳的光启团队,就已经从5人扩充到250人,初步形成了“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良好机制。据了解,首批团队相继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及工程中心43家,承担国家、省部、地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低成本健康技术创新团队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获得2800万元的科技经费。带头人张元亭教授成为深圳首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重大原创创新取得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广东首批引进的团队和领军人才申请发明专利269项,参与制定了1项国际标准和2项国家标准。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团队成功建立4个针对抗艾滋病毒的新型药物筛选模型,申请发明专利11项;深圳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研发团队首次实现我国在基因测序领域技术的重大突破,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今年2月,第一批团队已在《科学》、《自然》、《细胞》等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这将大大补足广东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之短板。



  产业化已露端倪。据预测,大多数项目在2至3年内可实现产业化,预计产生数千亿产值。目前已经开发28个新产品,包括微区激光剥离机、氮化镓半导体衬底、PSS图形化蓝宝石衬底、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传祺轿车、心血管一类创新药,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由领军人才、著名汽车研发专家陈子棨为广汽主持研发的传祺轿车,预计今年产值达到50亿元,未来两年内还将推出系列产品。



  记者近日获悉,广东省第二批团队式“引智”又获成功。经过半年多的申报、评审、报批、公示等程序,20个团队和17位领军人才在竞争中胜出。令人瞩目的是,在这次重点引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和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名单中,曾获诺贝尔奖的两名外籍科学家赫然在列,一位是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的带头人克雷格·梅洛,一位是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杰马里·莱恩。此外,还有10人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为“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克雷格·梅洛表示,“这里有绝佳的研究平台,这里的自然科学研究环境令人着迷,我很期待与广东的青年科学家展开交流。”



  一支规格更加高端、规模日趋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必将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发展后劲。
作者: 2011-8-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