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科教新闻

诺奖效应引爆医药股 机构称国际化光环难掩炒作嫌疑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受此消息影响,9日的中国A股市场,部分干细胞概念股一度以涨停开盘,并带动生物医药板块集体飙涨。业内人士认为,A股愈加紧跟外围热点,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投资视角愈加开阔。不过,投资人也需要提防借机炒作的短线行为。9日开盘后,“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600645,股吧)一度涨停,并带动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分别来自英国、日本的两位科学家因在干细胞领域的贡献而共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受此消息影响,9日的中国A股市场,部分干细胞概念股一度以涨停开盘,并带动生物医药板块集体飙涨。

  据上证报报道,A股中类似追逐最新国际科技创新和热点、“开洋荤”现象并非头一遭。业内人士认为,A股愈加紧跟外围热点,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投资视角愈加开阔。不过,投资人也需要提防借机炒作的短线行为。

  A股市场“开洋荤”并非首次

  据介绍,上述两位科学家取得的成果都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相关。这种细胞又称iPS细胞,是动物特定成熟细胞(以体细胞为主)经过诱导因子“编程”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它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等其他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可以发育成组织和器官,同时规避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障碍,创造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潮流,是有望应用于再生医疗和制药的划时代成果。

  在与瑞典相隔万里的中国,A股市场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为最新颁布的诺贝尔医学奖“拍手叫好”。9日开盘后,“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600645,股吧)一度涨停,并带动生物制药等医药股全线走强。

  市场人士注意到,A股市场“开洋荤”、与海外联动并非头一回。近年来,中国股市频频上演类似的紧随国际热点特别是重大科技创新的异动行情。包括“石墨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苹果等代表国际最新科技潮流的关键词,也频频成为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其中的不少甚至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上市公司板块。

  国际化光环难掩炒作嫌疑

  A股市场“开洋荤”的频率为何越来越高?一些业内人士持积极看法。一方面,这可能说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与全球日益接轨,同时也反映出本地投资者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投资思路。

  “或许可以这么看:首先目前A股本身没有特别的方向,其次中国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明显,第三,以中国的庞大人口,任何创新乘以十几亿都具有庞大商机。”在亚洲管理2亿美元资产的香港宝来证券执行董事陈至勇对记者表示,在海外一些市场,也不乏类似情况发生。

  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A股市场太过频繁的概念炒作,对市场本身的健康发展并不是好事。以这周的“诺贝尔奖效应”为例,一位有着十多年投资经验的海外投行人士直言:从诺贝尔奖到商业化,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路还很远,类似A股中的概念股异动炒作的成分更多一些。

  据上证报报道,8日也就是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当天,美国股市的确也有一些医疗类股表现不错,比如医疗设备生产商Fonar当天股价涨幅达到13%,还有3、4只生物科技和医疗股涨幅也超过10%。不过,有分析师认为,这与诺奖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全球来看,近期医疗、生物制药股都比较活跃,原因在于,亚洲最近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而美国则出现了脑膜炎疫情

  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揭晓消息影响,昨日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智飞生物等多只个股冲击涨停。分析人士认为,该事件对医药板块只有催化剂作用,但后市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医药板块有望再度走俏。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8日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共享这一奖项。两名获奖者发现,生物体成熟的特化细胞可以借助“再编程”回到初始状态,继而改性并发育成为任何一种细胞。南京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郭锡溶对此解释,这一发现打破了人类惯有思维,从今以后干细胞无需克隆,人体皮肤就能变身“万能细胞”。

  受此刺激,昨日开盘,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一度涨停,最终智飞生物后来居上封住涨停,东宝生物收涨9.45%,华润双鹤、复星医药等生物疫苗股也大幅攀升。   但相比光明的医学前景,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主任曹克将教授表示,将此技术应用到临床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广州万隆认为,该事件对于相关个股的影响,主要还是催化剂作用,实际上生物医药板块近期几大实质性利好更值得投资者重视。首先,日前世界卫生组织确认SARS新病毒,以及中国平安首个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于上周日落户浙江;其次,目前经济弱周期,基金和险资一致看好该板块,利益一致,板块潜力不可小觑;最后,长远来看,我国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全球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板块高成长性可期。但相比这些利好,医药板块却迟延反应,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提前布局的机会。

  就医药板块的现状,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认为,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过程已经完成,由于医药股的防御性来自医药行业收入的稳定增长,医药股的进攻和收缩来自于医药行业利润增长的变化。因此,净利润增速的预期将是决定其后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而最新数据显示,医药行业的确有再启升势的“资本”。今年1-7月,医药制造业整体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10%;其中化学原料药利润实现正增长,增速0.27%;化学药累计利润增速19.78%,高于去年同期近3个百分点;中成药利润增速24.82%,高于收入增速近5个百分点;中药饮片累计利润增速28.77%;生物制品利润增速12.11%。

  整体来看,化学原料药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化学制剂同比增速也有较大幅度提升;此外,去年行业基数前高后低,以及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下降,行业整体数据有望继续改善。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舒畅建议关注三季报绩优个股。其中,重点推荐体培牛黄放量预期明确的武汉健民;业绩拐点明确的羚锐制药;营销改善推动业绩高增长的安科生物;增长确定的血液制品;麻醉药行业(对应标的为华兰生物、人福医药);以及产品梯队丰富的双鹭药业以及受益于行业标准提升,有望主导行业整合的尔康制药。

  诺贝尔医学奖花落细胞核领域,引发A股“干细胞”概念股的炒作。《金证券》记者注意到,A股已有上市公司从事“干细胞”的商业化运作。昨日,中源协和(600645)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脐带血干细胞存储业务目前发展不错。

  “这种干细胞存储业务早就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南京一位医药行业人士昨日告诉《金证券》记者:“通俗来说,就是在产妇生产时从胎盘里提取干细胞保存起来,未来可以供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治病使用。”

  “天价”存储不存在

  “以前听说过干细胞存储,以为费用高昂,但是,询问之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天价。”昨日,南京一位临产的市民孙小姐告诉《金证券》记者。孙小姐称,在一家权威医院获得关于脐带血干细胞存储的材料。

  孙小姐向负责相关业绩的公司咨询后了解到,费用包括两块,一是检测费用,二是保管费用。“检测费用是用于生产时提取干细胞并进行技术处理,费用在8000元左右。保管费用也不吓人,一年约700元左右。”孙小姐告诉《金证券》记者。

  昨日,记者向孙小姐提供的这家南京公司打听后了解到,选择这项业务的家庭越来越多,而且已经联合一些大型权威医院共同完成细胞的提取。这家南京公司负责人坦言:“干细胞可以保存时间长达22年,未来使用时免费提取。”

  不过,这位负责人称,如果未来使用需要进行额外的扩增培养,则还需要一部分费用,“一般来这种技术处理需要1万元左右,但是,存储客户只需要4000元不到的费用。”

  “利好”真假需检测

  科学家进行专业研究,而企业则通过干细胞盈利,就算搭上“利好”,企业仍然比较低调。对于诺贝尔医学奖带来的“利好”,昨日,中源协和证券部人士向《金证券》记者强调:“这是投资者个人的判断。”

  不过,她坦言,中源协和确实通过收购干细胞专业公司成为行业内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2011年3月9日,ST中源 (中源协和)因重大事项停牌,3月22日,中源协和发布增发预案拟收购和泽生物100%股权。公告显示,和泽生物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旁系亲属控股的企业,而和泽生物主要就是以干细胞检测与储存、干细胞科研、干细胞生物制剂的研发为核心的三大主营业务,有较为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工程。

  昨日,中源协和早盘涨停开盘,但随后回落。

  对于“利好”一说,昨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员认为,投资者应当仔细读懂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

  他指出,获奖者之一山中伸弥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这也意味着脐血干细胞产业的研究未来不再是必由之路。

  倒推产业政策出台

  “无论是否为利好,诺贝尔医学奖的出台会推动政府出台四季度关于干细胞的行业发展政策。”上述研究员指出。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关于干细胞商业化运作的争论一直不断。2011年10月24日,卫生部发布《关于加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出,不得违规进行干细胞采集和应用。

  孙小姐则告诉《金证券》记者:“我们也向南京公司询问了一些情况,包括我们存储的干细胞是否会被作为其他研究,得到的答复是不会,而且双方还会签一份保密协议。”不过,对方公司并没有告诉孙小姐,干细胞采集或者使用中是否会有风险。

  上述研究员则表示:“未来出台的四季度行业政策会对干细胞的使用和发展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