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人民医院参加“全国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医学整合”会议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中心
摘要:跨越学科领域间的鸿沟探索医学整合实践之路径11月20日至23日,“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医学整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举行。此次“论坛”由十八所医科大学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发起,六个全国一级学会(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

点击显示 收起

跨越学科领域间的鸿沟  探索医学整合实践之路径

      11月20日至23日,“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医学整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举行。此次“论坛”由十八所医科大学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发起,六个全国一级学会(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旨在总结和思考当前医学整合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与新探索,向医学界、卫生管理决策机构传递“医学整合”新理念,是建国以来首次科主任(包括专家)、院长、校长、社区初级保健、CDC与公共卫生的领导、人文学者、卫生官员各方人士的大聚会。大会最后通过了“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我院王杉院长 、胡大一教授、何权灜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

      王杉院长以《医院与社区共建防控疾病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他指出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实际在国际上提出和实践已经20年了,其内涵包括了临床服务整合(水平整合、纵向整合)、医师整合、功能整合、行政整合、信息整合。共同体将中心医院(大学医院)有机融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在不同级别、不同种类医疗卫生相关组织机构、医务人员之间的功能、活动和运作通过拥有或结盟等形式进行协调整合,形成新的“X+X整合型”健康服务链,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现实。从共同体实施两年的情况来看,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减少病人负担。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疾病的什么阶段要到什么医院去治疗,到什么医院有什么样的自费比例,要有到社区的鼓励措施,否则,这种共同体就有难以持久的危险。另外,大医院要向前发展,就不能仅仅限于在治疗已有的疾病上,而要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进入社区。

      胡大一教授以《落实科学发展观,领跑健康中国,开创心血管疾病防控新局面》为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他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最大杀手,但半个世纪累积的大量流行病学数据与临床试验证据,与发达国家已有的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经验,证实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需要整合平台,多学科参与,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大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领跑健康中国,为提前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拐点的目标,开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新局面而奋斗。

      何权灜教授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专题论坛中,做了《呼吸病防控中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整合问题》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对于一种疾病的治疗仅是疾病发作的应急措施,是不能解决疾病的控制问题,也不能使疾病的发病率下降。要达到此目的,需要研究各种呼吸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控问题,跳出呼吸学科的小圈子,主动与相关学科的医生携手。何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和防控一体化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他全面地介绍了我院提出的哮喘防控三位一体医疗服务模式,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与好评。大家认为这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整合的最成功的典范,对于其他慢性病的防控同样具有重要指导和启示作用,为此何教授分别获得《医学与哲学》杂志突出贡献奖及优秀论文奖两项奖励。

      医学不仅仅是生物科学,更主要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医学不是单单地讲求技术就能得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整合是一个医学发展或者说是医院发展的趋势,是医院发展的战略途径。这种整合包括医疗服务体系和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整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之间的学科整合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做好这项探索性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人民医院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