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医三院周丽雅牵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幽门螺杆菌课题通过验收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新闻网
摘要: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验收。该课题由三院消化科牵头承担,联合了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课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

点击显示 收起

  北医三院消化科周丽雅教授牵头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验收。

  该课题由三院消化科牵头承担,联合了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课题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的多种因素一次性检验技术平台的研究”由周丽雅教授牵头,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以及鄂尔多斯体检保健中心。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简便、迅速、个体化、包含多重信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次性诊断方法,即基于胃液多重Real Time 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反映幽门螺杆菌感染、克拉霉素耐药和质子泵抑制剂代谢类型,使得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真正能够在临床上开展成为可能。通过实验室和临床一系列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诊治是切实可行的,与经验性根除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根除疗效和安全性。确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质子泵抑制剂代谢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这均是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决策中的核心信息和决策关键点,为我国幽门螺杆菌诊断和根除治疗的各种方案制定和标准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该研究发表科技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12篇,包括GUT、Medicine、Helicobacter等高水平研究期刊论文。培养临床和科研骨干人才12名,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15名。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项,所建立的基于胃液多重Real Time PCR检测技术及其相关试剂盒具有我国的独立的知识产权,为原创性成果和产品。获得省部级奖项两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华夏医学奖二等奖)。

  第二部分“肠道微生物与脑-肠轴功能交互作用平台研究”由我院消化科段丽萍教授牵头,合作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及杭州师范大学。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肠道微生态16S rRNA、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在国内外率先构建了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和代谢谱数据库。系统研究了消化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疾病中肠道微生物群落、神经免疫系统功能及脑-肠轴功能的变化。首次在国际、国内比较了肠易激综合征和抑郁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现两种疾病虽然临床表现不同,却有着相似的肠道菌群紊乱特征,提示肠易激综合征和抑郁可能涉及共同的肠道菌群-脑-肠轴紊乱相关发病机制。首次在国内外分析并报道了肠易激综合征和抑郁共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发现共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更为复杂,其肠道菌群紊乱和病理生理改变并不是最重,推测脑-肠轴功能紊乱使他们比单纯患病组具有更严重的临床主诉症状。首次系统分析、报道了大鼠沿胃肠道不同区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组成;完善了一批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手段,自主开发了多种宏基因组学分析工具。截至目前共发表文章14篇,其中SCI文章7篇,包括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等高水平期刊论文。重要国际会议发言4次,包括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欧盟胃肠病周(UEGW)等。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4名。在此课题的良好基础上后续申请到“北京大学-密西根大学”联合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首都发展课题1项及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该研究成果一方面为相关领域专家提供知识库和技术的共享平台;另一方面为研发诊断肠道-精神障碍共病的生物学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提高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北医三院 周丽雅 段丽萍)

        编辑:玉洁 

 

作者: 2016-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