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首都医科大学

我校刘志成教授荣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摘要: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北京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一项评选表彰工作,旨在激发高校教师从事一线教学、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经学校推荐、专家评议、评审委员会评审、市教委审核并公示,我校刘志成教授荣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刘志成教授从事高等医学教育二十多年来,一直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他一贯重视基......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北京市教委组织开展的一项评选表彰工作,旨在激发高校教师从事一线教学、促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经学校推荐、专家评议、评审委员会评审、市教委审核并公示,我校刘志成教授荣获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志成教授从事高等医学教育二十多年来,一直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他一贯重视基础教学,并积极开发教学手段,与教研室老师共同拍摄的“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录像片获得卫生部音像教材奖。他积极开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主持教育部教改课题1项,其任副主编的两本教材“医用物理学”和“医用物理实验”被高等教育出版社选定为“十一五”规划教材。他指导开展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荣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教育部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刘志成教授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中注重学科交叉和服务医学意识培养。主持和指导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面教学改革课题7项,发表14篇主持或指导的教学改革文章,并主持申办了我国第一个“假肢矫形工程”本科专业教育,填补了国家教育空白,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他被聘为“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志成教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攻生物力学和康复工程学方向。旨在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机理”的研究先后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基金和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基金等支持。其技术成果—“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仪”已经开始临床试用。本研究现已经发表文章20多篇;培养研究生7名,青年教师5人。在北京市自然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他开展了针对颅内动脉瘤形状、材料特性和血流状态与破裂风险关系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动脉瘤动物模型。在安全骨科器械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康复工程产品研发中形成了三项专利技术,拉丝髓内钉发明专利、新型减重步行康复训练装置和电刺激痉挛运动点定位注射器针头。
24年来,刘志成教授因工作业绩突出,曾得到多种科研、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奖励。1992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3年,首都医科大学首届十佳青年,2004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        
作者: 人事处 2007-9-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