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校园动态首都医科大学

2008年首都癌症论坛在首医大召开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摘要:“据目前所知,长期吸烟和被动吸烟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应该及早戒烟。这种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促进一般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避免癌症的发生。”这是支修益教授在2008年首都癌症论坛上发出的呼吁。2008首都癌症论坛于6月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第二......

点击显示 收起


“据目前所知,长期吸烟和被动吸烟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应该及早戒烟。改变生活方式中的吸烟以及其他不良习惯等是消除致癌因素的重要内容。这种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促进一般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接触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避免癌症的发生。”这是支修益教授在2008年首都癌症论坛上发出的呼吁。2008首都癌症论坛于6月6日在首都医科大学第二教学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来自首都肿瘤学界和胸外科领域的嘉宾学者近200人参加了论坛,以此来共同庆祝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成立五周年暨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成立。论坛议程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张毅主持。
开幕式上,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致开幕词,他强调,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我国已居城镇人口死亡原因之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的肺癌病例数达130万,同时每年有120万的患者死于肺癌,其中有50万发生在亚太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首位。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肿瘤中心主任封国生教授在发言中表示,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成立五年来一系列的学术活动推动了学科建设,促进了学术发展,今后要重点研究医、教、研一体化的项目,从而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医疗等多方面的工作。
2008首都癌症论坛举办了专题学术讲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程书筠院士作题为《肿瘤防治新挑战》演讲,介绍了目前国际处在治疗与研究相结合的重点进展时期情况。他认为,我国肺癌诊疗领域和临床研究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他表示,针对癌症病变能否早期预测的国家973科研项目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成果,尚未在临床使用。人体基因研究如果突破屏障,将对肿瘤研究与治疗有重大促进作用。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教授、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特聘顾问Mao Li教授做了题为《Cancer Biology,Molecular Markers,andPersonalized Cancer Prevention/Treatment》演讲,与中国胸部肿瘤和呼吸科医生们进行了学术交流,介绍了目前美国在肺癌治疗与研究相结合的进展情况。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支修益教授做题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新进展》演讲,向同道们介绍了中国肺癌发病与死亡的最新数据,强调了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物理靶向治疗手段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
支修益教授说,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吸烟与30%的癌症有关。吸烟和被动吸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3—4苯丙芘,多环芳香烃、酚类、亚硝胺等,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时,焦油颗料便附着在支气管粘膜上,经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因患有与使用烟草有关疾病而死亡人的平均寿命减少了16年。有规律吸烟的青少年及年轻人的平均寿命减少8年。因此,吸烟不仅危害本人健康,并且污染环境危及周围不吸烟人的健康,即被动吸烟。在日本不吸烟的妇女中,丈夫吸烟比丈夫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高2倍以上。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抗癌联盟和其他许多研究与疾病有关联性的专门机构推荐了许多如何控制烟草的措施。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强调,随着人类对癌症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意识到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许多科学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动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1/3癌症可以预防。1/3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能治愈。合理而有效的姑息治疗可使剩余1/3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当今世界对我们传统的治疗提出了很多挑战,已出现的新的健康观点需要不断认识。个人、家庭及至社区比以往更有责任帮助自己和他人防患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只有将肿瘤预防与控制纳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议事日程中,才能真正起预防作用。

















 
作者: 党委宣传部 赵修娟 2008-6-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