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医大国家973项目实现突破 对心脏猝死防治意义重大

来源:东北网
摘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基因突变等被发现,将对防治心脏猝死有重要意义。记者于今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中期总结会议上了解到,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

点击显示 收起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基因突变等被发现,将对防治心脏猝死有重要意义。

  记者于今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中期总结会议上了解到,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以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核心,结合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围绕病因—机制—防治三方面展开研究的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从启动至今已经两年,项目取得了突出成果,发现了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基因突变、新的小核苷酸调控心衰和心源性猝死的机制,对防治心脏猝死有重要意义,对发展新药、推动制药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介绍,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人数近300万,约占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45%,是"头号杀手"。其中,心力衰竭患者近千万,确诊后四年病死率仍高达50%。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约60万,50%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针对这种情况,国家973项目《心力衰竭与恶性心律失常的防治基础研究》选题瞄准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研究的前沿领域,抓住目前制约我国心脏病治疗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计划通过5年联合攻关,以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核心,结合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围绕病因—机制—防治三方面展开研究。应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国人罹患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机制,寻找易感基因、致病基因和生物标记物;应用动物模型研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致猝死的机制,发现新的防治靶点;探讨内源性心肌保护的机制与保护策略;发现心力衰竭致猝死危险因子,并结合临床病例对照对心力衰竭致猝死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建立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早期预警体系并提出干预策略。

  此次中期总结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调整和优化课题设置、经费和人员配置。北京大学唐朝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杜冠华教授、阜外医院惠汝太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今天的会议。会上,杨宝峰教授做了项目整体总结,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专家组对项目获得的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给与了高度评价,并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本项目的顺利进行。
作者: 2008-1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