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人脑复苏底线可能被定格为十分钟

来源:仁济医院
摘要:“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抢救‘黄金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由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5年多三期动物实验研究,他们先后成功建立了20多只猴脑血流阻断缺血缺氧模型和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16º。-17º。经研究发现,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的实验猴......

点击显示 收起

    “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抢救‘黄金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在美国迈阿密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国际脑低温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江基尧教授应邀做大会特邀报告,向国际同行宣布他们在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由江基尧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5年多三期动物实验研究,他们先后成功建立了20多只猴脑血流阻断缺血缺氧模型和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16º-17ºC)。经研究发现,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的实验猴,通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技术,全部长期生存、随访观察6个月,脑功能及行为完全正常。而未经过选择性脑深低温治疗的常温灌注对照组猴立刻死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脑缺血缺氧病人抢救“黄金时间”仅为10分钟!
    急性严重脑缺血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脑中风、特重型颅脑伤、颅脑复杂疑难手术、心血管重大手术等)是临床十分常见疾病,是导致人类死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实验研究发现脑温下降温度越低,脑细胞保护效果越好。脑温每降低1ºC,脑神经细胞能量代谢和氧耗量降低5%左右,当机体温度从36ºC下降至16ºC以下时,脑细胞代谢和耗能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此时脑神经元能在无血无氧条件下可以较长时间存活,而且脑缺血导致的脑神经细胞损害病理过程得到有效阻断,从而达到脑神经细胞保护和治疗的效果。
    该实验的方法主要是首先在正常温度下,将供应脑的所有血管临时夹闭,并且将一侧颈动脉和颈静脉与体外循环机相连组成密闭循环系统,常温下脑血流阻断10分钟,立即向脑内灌注4ºC林格氏液,脑温迅速降至16ºC,而体温维持在比较正常温度。 猴脑“冷冻”60分钟后,开通夹闭的所有供应脑血流的动脉和静脉,恢复正常脑血流,脑温逐步恢复至正常,并且逐步苏醒。研究发现采用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治疗的猴全部长期存活、脑功能和行为完全正常。
    另外,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采用全身超深低温(<16ºC)技术,也能使脑温降至16ºC以下,但在复温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心肺损害导致死残。所以,为了避免全身超深低温所致的心肺损害,科研人员巧妙地采用选择性脑超深低温技术,将脑温降至16ºC以下,而全身体温维持在33ºC左右,这样不但达到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又避免了全身超深低温治疗后复温所造成的心肺损害。
    其实,早在三年前,由江基尧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就成功采用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技术治疗5只在常温条件下全脑血流阻断10分钟的实验猴,并全部获得成功,随访一个月脑功能和行为完全正常。这个开创新的研究一度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在当时,5-8分钟一直被认为是大脑缺血缺氧的极限,是一个生命无法逾越的底线,而江基尧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前所未有地将这条底线延长到了10分钟。
    而与此同时,人们不禁提出,10分钟是否真正已经达到大脑缺血缺氧的极限呢?15分钟,乃至20分钟会怎样呢?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回答这个问题。于是,经过精心准备,江基尧教授课题组决定在近日再次挑战生命的未知世界。他们在常温条件下,分别将实验猴脑血流阻断15分钟及20分钟,然后再采用同样深低温治疗技术进行复苏,发现阻断15分钟的实验猴出现较高的死残率,而脑血流阻断20分钟的实验猴全部因复苏失败而死亡。虽然实验结果提示,猴脑血流阻断超过十分钟复苏成功率大大降低,并伴有较高的死残率,但在江基尧教授看来同样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因为它可以比较肯定地回答了一个业界一直含糊其辞的问题,那就是大脑缺血缺氧的极限可能就是十分钟,留给医生抢救复苏的黄金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在美国神经损伤协会和国际神经损伤协会联合主办学术刊物《Journal of Neurotrauma》杂志发表,该杂志主编John Povlishock教授来信评论:你们关于猴深低温脑保护技术方面的出色研究开创了低温研究新领域,将激发低温脑保护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兴趣。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