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学教育校园动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1创新论坛”迎来第100讲

来源:基础医学院;医学科学研究院
摘要:由基础医学院和医学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1创新论坛”在6月18日迎来了第100讲。回顾过往,该论坛作为基础医学院固定的学术报告会自2004年9月创办伊始便以其内容的前沿性、话题的广泛性、形式的互动性受到关注,稍后在两校合并不久定名为“21创新论坛”,并在“985二期项目”医学科学研究院成立后成为两个机构共同的固定学术......

点击显示 收起

    由基础医学院和医学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1创新论坛”在6月18日迎来了第100讲。回顾过往,该论坛作为基础医学院固定的学术报告会自2004年9月创办伊始便以其内容的前沿性、话题的广泛性、形式的互动性受到关注,稍后在两校合并不久定名为“21创新论坛”,并在“985二期项目”医学科学研究院成立后成为两个机构共同的固定学术报告会。经过五年的摸索与积累,论坛逐步趋于成熟。
    从形式上看,每年稳定于25场次左右,每个场次听众规模在50-120人,演讲厅里听众爆满的情况时有出现,听众累计达8589人次。报告受众为医学院范围内广大师生。作为科研后备力量的研究生始终是听众的主体,有时也会吸引一些医学生,基本上每次有相关领域的教授作为小同行或感兴趣者参加,许多青年教师更是规则地参加,将论坛当作汲取新知识的课堂。报告后的提问讨论当初曾被组织者担心冷场而令报告人失望,而今常常气氛热烈、欲罢不能,甚至中途提问,以致不少报告人赞赏有加,说我校学生反应之活跃可与美国相比。从教师参与的另一个角度来说,许多教师都热心推荐或联系过报告人,大家已自然地将论坛当作自己建立对外学术联系的平台。
    从内容上看,报告人的来源为来访或特邀的国内外学者以及本校和本院的研究人员,他们中一些人是生物医学前沿学科某个领域的权威,有的则是刚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发现的中青年新锐。报告人除了介绍最新的研究结果,也常常讲述科学发现的过程甚至投稿的挫折,令听众获得阅读文献无法得到的感染和兴奋。面对面的提问和讨论是学术交流的精髓,同行教授无疑能够由此互相得到裨益,对研究生更是锻炼逻辑思维、培养质疑精神和提高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报告人在会后常常被年轻学生包围着讨论求教或者求赠质粒,有些就此建立了互相联系。许多研究生反映通过这个环节他们的能力得到培养。
    从意义上看,通过这样的论坛,基础医学院甚至来自医院的科研工作者能经常接触到相关领域内具有国际影响甚至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新成果和科学家,能够拓宽科研思维,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科研能力;同时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科研同行或知名专家的沟通交流,建立起学术联系,推广了我校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
    从影响力来看,21创新论坛以其高质量的报告内容、良好的互动氛围以及人性化的午餐供应服务成为独具特色的一个学术活动品牌,在院内外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它为营造学术性的校园增添一抹亮色,更是通过潜移默化熏陶了师生的学术头脑,将对促进基础医学院乃至医学院的科研工作发生长远的影响。而且可以期待,从这个演讲厅走出来的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回味21创新论坛的热烈气氛及其所激发的思考。
    在21创新论坛第100讲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基础医学院有幸请到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方所长、我校校友(1988-1991年免疫学博士研究生)孙兵研究员作为本次的报告人。孙兵研究员致力于开展树突状细胞和CD4+T辅助细胞相关的免疫调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科研成果近年多次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如PNAS、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2006年IF=27.011)。他既是优秀的校友,又以出色的工作作为本期报告内容,无疑为论坛增添了一片光彩。
    第100讲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起点。正如陈国强副院长在致词中所勉励的,展望未来,要让21创新论坛的特色和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将在保持报告人的高水平、多学科特点;增加与各附属医院和大学其他专业的联系;激励教授和医科院课题组长利用本论坛建立对外联系、推广对外影响的积极性;建立不同层次的系列论坛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为推动基础医学院和医学科学研究院科研实力的提高作出贡献。

作者: 2008-6-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