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生物谷专访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芮国忠主任

来源:生物谷
摘要: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主编芮国忠博士,与大家畅谈其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评估方面的经验以及我国新药研发产业发展情况。生物谷:您这几年一直在做新药技术转化及项目评估的工作,当初您为什么想要做这样一个工作。芮国忠主任:新药成果转化是在我们产业中不......

点击显示 收起



编者按:新药创制和成果转化一直以来都是医药产业的生命力源泉。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主编芮国忠博士,与大家畅谈其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评估方面的经验以及我国新药研发产业发展情况。



生物谷:您这几年一直在做新药技术转化及项目评估的工作,当初您为什么想要做这样一个工作?



芮国忠  主任:新药成果转化是在我们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是一个产业生命力的表现。



生物谷:您当初的举动在我们国内行业来说也是一次创新和探索,开始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芮国忠  主任:开始是比较难的。做技术转让如果没有好项目是不行的,那时我们会主动去找项目评估。



2000年时我们做过一个新药项目的拍卖,这在当时国内引起了很大轰动。我们以拍卖的方式做新药项目交易。为了保证项目拍卖能顺利进行,我们要围绕项目的交易就是技术转让交易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定价,拍卖时要有一个起盘价,这个价格就是根据我们评估结果所定的价格。所以最早的项目评估是建立在这样的业务之上,这十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完善这套体系和方法。



生物谷:您现在对新药项目的评估方式是什么?



芮国忠  主任:我们针对中国新药技术项目评估独创了一套方法和评估模型。我们在原有通用模型基础上,结合新药创制和中国市场特点等因素,联合国内众多经济和医药行业专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和优化,在应用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改良,使之成为适应我们现阶段新药项目评估的最佳评估模型。评估过程中我们会综合考虑到技术、市场、经济等各方面因素。



生物谷:建模的过程是不是非常复杂?



芮国忠  主任:是的。这套体系凝结了众多专家包括我本人多年的心血。我们研究了国外大量资料和评估模型,咨询了国内很多经济专家建立起这套模型。建立模型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针对参数的分析判断,这个一般很难把握,而且会导致评估结果差别非常大。



生物谷:是不是不同时间和不同企业在项目评估中参数是不同的?比如同样一个新药项目对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得出的评估结果是不同的?



芮国忠  主任:没错。我们做评估的时候都要有一个范围,这其中包括市场的范围,是评估国内的市场还是全球的市场,这样评估出的结果差别就非常大了。因为初始条件不一样,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不同,这个差异是显著的。



生物谷:现在是项目持有人找您评估的多还是投资人找您评估待投项目的多?



芮国忠  主任:两方面都有。所以做到现在,企业会主动找我们去评估,不像初期一样我们要自己去找项目评估。我们也在慢慢扩大影响,而且在新药项目评估这方面我们在国内是最权威的,行业内对我们也是比较认可。



企业找我们合作有各种方式,如果有人想找项目投资,他会来找我们做一个评估,看投多少比较合适。还有就是企业购进原始项目后进行进一步研究孵化,然后想把这个项目再去找人合作。对于项目评估,我们对买卖双方都可以接受委托。



生物谷:在已经评估的项目中生物药比较多还是传统化学药比较多?



芮国忠  主任:化学药稍微多一点。生物医药方面我们国内真正好的项目很少。



生物谷: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生物医药方面很多都处于基础科研阶段,真正能应用推广的很少?



芮国忠  主任:这的确是一方面原因。对我们来讲,我们更愿意去评估一个接近产业化的项目。对于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项目我们评估起来难度会小一些。如果一个项目很早期,他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所以我们进行评估下结论的时候很难。



评估一个项目时我们要考虑到市场、投资风险等。尤其在做经济评价时,如果这个项目处于很早期的阶段,不可预知的因素过多,这样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主观性比较大,不容易得到一个良好的结论。我们在评估时遇到不可预知的因素时通常会做一个假设,只有在我们这些假设成立的条件下,评估结果才是可靠的。



我们做一个项目评估提供给客户的不止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这也是对客户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生物谷:您如果遇到很好的项目,会不会把它主动推荐给一些企业或投资人?



芮国忠  主任:这个是不会的。因为一个项目在我这里评估,如果我要推荐给别人,我要先和项目代理方签订一个协议我才会做这个事情。



我们做项目评估是在做技术转让上面衍生出来的一项服务。所以为了保证技术转让过程的顺利,我们都会对项目进行一个评估,全面了解这个项目以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转让,所以评估是做项目转让的一个基础,我们一定是在评估完项目以后才会签约做技术转让。



生物谷:你觉得近期哪件事情对我们医药行业影响最大?



芮国忠  主任:去年我们国家一个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和刚刚开始进行的医疗改革这两件事对我国医药产业尤其是新药创制影响巨大。新药创制计划差不多要进行到2020年,医疗改革则是一个更加长远的计划。



生物谷:您刚才提到我国的新药创制计划,国家对于这些项目也会进行评估。那您评估的方式和角度与国家项目评估是否一样?



芮国忠  主任:我们国家对项目评估的方式是进行两次评估:首先是专家个人评估,然后是集中答辩,大概的程序是这样,最终由领导小组做决定。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小组大部分是技术专家,所以我觉得他们对一个项目的评估有很大局限。而且一个专家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项目进行评审,很难深入去研究一个项目,写评审意见时很难体现一个项目的科学性。



我们做一个项目评估需要2-3个月,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科学性,我们还要从市场角度和经济价值对一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价。我们所进行的评估是对国家评审的一个补充。我们经常会关注一些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的项目,从中挖掘一些既具备科学价值又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



生物谷:在项目交易过程中您可能经常会遇到核心技术保密的情况,这会不会影响交易的进行?



芮国忠  主任:一个交易进行的前提就是交易前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这个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都存在,正因为这样交易才能成立。但是交易能不能达成,就是要缩小这个不对称,当他缩小到一定阶段,交易才可能完成。体现在技术交易中就是核心技术能否提供给交易方。我们评估方就是要缩小这个差距。在技术转让和项目评估中,除了非常核心技术不便公开外,我们要求项目持有人必须把其他信息公开。这样才能保证交易双方的权益,也使我们的评估能够顺利进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因为项目持有人不愿意把核心的东西透露,结果导致交易失败。



生物谷:您刚才还提到了医疗改革,那医改对行业影响具体在哪些方面?



芮国忠  主任:医改对行业影响是全方位的。



从医改方案来看我国在医疗保障方面投入很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我们生物制药行业,尤其是疫苗生产企业是很好的发展机遇。疫苗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属于国家采购,国家在这方面在不断加大投入。



还有是药品供应体系改革。这包括医药分家和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国家要彻底改变以药养医这个局面。所以要取消药品差价这一块。这样会改变整个药品销售渠道。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后,供应基本药物的企业将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不在这个目录里的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药和专利药就有可能死掉。



所以说医改会促使整个产业链结构调整,他影响的是一个供求关系,反过来会影响我们整个新药研发和创新活动。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我们目前就在研究医改到底会对我们产业特别是新药研发方面有哪些影响。



生物谷:提到新药研发,CRO行业也应该包括在内。进几年我国CRO行业发展迅速,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芮国忠  主任:我觉得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要静静的思考。CRO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现阶段发展很快,但是它对我国长期的创新能力是否会有很大帮助这个并不好说。CRO企业做的只是为跨国企业提供服务,不能真正掌握到核心技术。CRO行业发展再快,对于我们整个医药产业来讲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在当地的经济比重中也是微不足道的。研发外包服务对于我们创新能力提高,对于我们科技竞争力的提高能有多大贡献?这是值得去研究的。CRO企业是在帮别人服务,牺牲的是我国科技的精英,获取的是一点可怜的服务费。如果从产业角度来讲意义不是很大,从科技进步来讲意义也不大,或者恰恰相反,那我们是否有必要去大力支持它?跨国公司把研发搬到中国来,其实也是掠夺了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人才掠夺。核心技术掌握在人家手里,全球市场也掌握在人家手里。



生物谷:所以说我们国家对CRO行业有很多误区?



芮国忠  主任:我们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不能只关注表面,还要深入去研究思考。我们要建立一套体系,对我们自身创新能力提高有帮助。



CRO是新药创制中的一个环节,新药创制是多个机构的一个整合,相互交叉合作。首先我们整合好国内创新资源,哪些应该由政府整合,哪些由市场机制整合,这些资源如何能围绕我国创新能力提高,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我们作为一个科技机构一直在探索这条道路,促进技术的横向和纵向转移。创新产业化中一个市场、经济行为,一定要用市场的规律和机制来做。我们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发展,将技术转移体系纳入整个产业当中,上升到国家战略计划高度。



#  #  #



人物简介:



芮国忠,博士。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主编、中国医药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根据加快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深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而设立的全国性、行业性、专业性的技术转移和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创建于1997年12月。“中心”目前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管理办公室、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的业务指导。2008年8月,“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76家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杂志: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本刊具有ISSN/CN标准刊号,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是目前我国医药领域中唯一应用技术经济学方法深度研究技术、产业、市场、政策、管理等相互关系和协调发展的国家级综合类大型期刊。
作者: 2009-5-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