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消化病学前沿的拓荒者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吴开春教授第一眼看到他,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个子不高、两鬓斑白、脸上透着一些疲倦但眼神依旧犀利、精瘦干练的军医和简历上那个曾在国内外多所名校就读进修、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的消化学界权威吴开春教授联系在一起。吴开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

点击显示 收起

        ——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副院长吴开春教授



  第一眼看到他,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个子不高、两鬓斑白、脸上

透着一些疲倦但眼神依旧犀利、精瘦干练的军医和简历上那个曾在国

内外多所名校就读进修、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数十

论文的消化学界权威吴开春教授联系在一起。

  吴开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

任、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亚太消化病学会常委兼科技奖励委员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消

化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全军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陕

西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

者。



                                      对工作一丝不苟



        翻开吴开春教授的行事日历,他的忙碌让记者大吃一惊。做内镜、

出门诊、查房、会诊、讨论、交班、开例会、给学生上课、指导实验

、辅导论文,这还不包括他本人所担任那些社会职务给他带来的责任

与义务。吴开春的同事和学生告诉我们,共事多年,几乎从没看见过

他在晚上12点前下过班。

  吴开春的忙碌,是因为他在临床实践中,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

精,以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一天,科里接

收了一名特殊的病人。患者经常消化道大量出血,去过全国多家大医

院诊治,都没有找到出血的原因。两年来,患者出血十几次,每次出

血后都要进行大量输血,如此反复以致全身的血换了三四次,患者抱

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西京医院。作为主治医生,吴开春知道,找到出

血原因是解决病症的关键。他每天去病房查房,向患者嘘寒问暖,向

护士了解病情的细微变化,病人每次出血后,他都亲自从便盆里取出

样品观察。细心的吴开春发现便盆里的血用水一冲就呈条絮状,患者

每次出血前都伴有剧烈疼痛,根据这些情况初步推断出血有可能是胆

胰引起的。在其后的胃镜检查中果然观察到了胆管开口处有出血,证

实了胰管结石形成巨大血肿引起反复消化道出血,并建议立即为病人

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及时挽救了病人的

生命。



                                      对学术不断渴求



        吴开春的忙碌,是因为他对学术孜孜不倦的渴求。改革开放30年

,我国的医疗水平确实有了质的突破,但是,面对目前国内西药界仅

有3%的药品属于我国自主研制、拥有专利权的现状,一个优秀的科研

型医疗工作者对我们而言,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1986年,研究生刚刚毕业,已经留院工作的吴开春经过层层选拔,

被送到英国牛津大学学习一年。他的导师是炎症性肠病领域的权威专

家,作为导师的第一个中国学生,一开始,导师对他并不感冒。一次,

导师交代他去做一项细胞培养,第二天,当他拿着培养好的细胞结果

去找导师时,导师十分吃惊:“你居然做出来了?”实力赢得敬重,

吴开春的研究课题是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经过反复研究,他

的第一篇论文在著名的临床免疫学杂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上发

表了。导师被这位学生的勤奋和才华震惊了。一年的留学期将近,课

题却正要出成果,第四军医大学得知情况后,同意吴开春延期一年完

成课题研究。他没有辜负学校的期望,经过深入研究,一篇揭示巨噬

细胞和B细胞关系的论文又被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了。

  1990年,吴开春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张学庸教授的博士。期间,

他将研究方向聚焦到胃癌的生物治疗上。1997年,吴开春来到著名学

府英国诺丁汉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吴开春的导师是英

国消化学会主席,科里的教授是著名的《胃肠》(GUT)杂志的主编。

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世界消化病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从事与胃癌有

关的环氧合酶-2(COX-2)靶分子的研究,为在短时间内有更多收获

,吴开春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在病房里观摩病例,在实验

室搞研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到一年时间,他就以第一作者

身份在《胃肠》杂志上发表论文两篇。

  回国后,吴开春在胃癌领域的一系列研究为阐明环氧合酶-2在胃

癌中的作用及胃癌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也为进一步的胃癌

血管抑制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2004年,吴开春又来到美

国西北大学进修。这一次,他将自己的研究精力主要放在了后基因组

、蛋白质研究技术领域。从炎症性肠病到胃癌的生物治疗,吴开春在

探索医学未知领域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2000年入选首

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

被批准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7年获得军队育

才金奖;2008年,46岁的吴开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当选亚太消

化病学会常委兼科技奖励委员会主席。



                                      义无反顾报效祖国



        吴开春的忙碌,是因为他把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这栋楼当成了自

己的家。1978年,作为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军队招考本科生,

吴开春考入了第四军医大学。从此,他和第四军医大学及西京医院消

化科共同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与巨变。当初那个只有不到40张床位

的西京医院消化科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好,集教学、

医疗、科研为一体,有10个病区370张床位的消化病医院。而如今的吴

开春也由当初那个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变成了国内外消化学界的权威

专家之一。30年,吴开春和他的战友们为这个集体的成长付出了多少

心血?

  1988年,时在牛津大学的吴开春成绩优秀,一些国外的公司和研

究机构以优越的待遇邀请他加入,导师也极力挽留,因为当时他再呆

一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了,但吴开春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母校。1998

年,吴开春在诺丁汉大学进修期间,他的妻子也来到了英国,他们购

买了小车,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吴开春在科研上取得的突出成果,使

他声名鹊起,美国、英国等多家研究中心都向他发出邀请,但吴开春

谢绝了所有的邀请,毅然带着妻子按期回国。



                                      要守住医生的本分



        忙碌使得吴开春的头发过早地斑白。他的第一位研究生出国留学

八年后,在回国的机场与导师重逢时,不由感叹:“以前,从不相信

白头发是熬出来的,现在,我信了!”2010年,一位曾经听过吴开春

大课的学生,在路过第四军医大学教学楼下的宣传栏时,无意间看到

了他的一张近照,这位同学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吴老师,您怎

么能老得这么快?”

  忙碌使得吴开春无暇顾及家中老小。2010年,消化病医院开始申

报一项1000万元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吴开春从每天早上8时忙碌到凌

晨二三点钟,甚至24小时连轴转。期间,吴开春的岳母因重病住院,

虽近在咫尺,他却分身乏术,只能偶然去看上一眼,顺便叮嘱妻子别

忘了交上医药费。2009年3月,吴开春的女儿听说咸阳有个海泉湾,

就要求爸爸带自己去玩,一年时间过去了,他却始终抽不出一天时间

满足女儿这个小小心愿。

  虽然如此忙碌,但吴开春并没有让忙碌成为坏脾气的理由。谈起

他,大家众口一词:这是一位绅士。他的学生都说,吴老师从不批评

人,面对他们的疏忽和错误,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微笑指导。

  从业30年,吴开春低调的有些“不合时宜”,翻开国内各种有关

消化病医院的宣传报道,我们很少能找到他的身影。的确,身处在这

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型医务工作者,就

必须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面对这一切,吴开春的回答显得有

些拙于言辞:“做医生,真苦。但既然做了,就要守住医生的本分。”
作者: 2010-5-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