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于金明:将“精确”进行到底

来源:大众日报
摘要:12月8日,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当选新一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首先提出“精确放疗”概念的专家,从医28年来,他在这条“精确”的医学道路上求索不止,取得了丰硕成果,拯救了无数患者。□本报记者刘江波本报通讯员刘吉庆开启了一个“精确放疗”时代二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工作到深夜,坐在书桌前的于金明已经非常疲惫,沉沉......

点击显示 收起

12月8日,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当选新一届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首先提出“精确放疗”概念的专家,从医28年来,他在这条“精确”的医学道路上求索不止,取得了丰硕成果,拯救了无数患者。



□  本报记者  刘江波  本报通讯员  刘吉庆



开启了一个“精确放疗”时代



二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工作到深夜,坐在书桌前的于金明已经非常疲惫,沉沉睡去。持书的左手或许已经忘记了下方笔筒中正对着的铅笔尖,在稍微放松的一瞬间,笔尖深深地刺进了他的手指。而这段带有铅灰色的印记也成为了他从医20多年以来的一个注脚。



从参与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伽马治疗系统研制,到首先提出精确治疗的概念,于金明的科研步点一直紧跟着肿瘤治疗技术的最前沿。然而在这些成果背后,于金明的付出却不为人知,每当提及此处,他总是淡淡地一笑。



众所周知,放射治疗已是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放疗也是把双刃剑,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如何在两者间找到一个最有利于患者的结点?于金明的研究对此作出了回应。  



“我的专业只有一个,怎样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健康组织,这就是我的方向。”于金明坚定地说,“精确放疗要打破两个瓶颈,首先是靶区如何精确地勾画,另一个是射线如何精确地施照。”



因为肿瘤形状各异,于金明提出了“适形放疗”思路,无论肿瘤如何变化,照射野可以“量身定做”,为患者个体化地划定靶区。而面对肿瘤细胞的不均匀分布与射线均匀的能量强度之间的矛盾,于金明又开始了“调强放疗”。



儿时的奇思妙想或者游戏经历往往能够成为一些新奇创意的源头。小时候用放大镜照火柴头的灵感最早启发了于金明,他提出的“精确放疗”概念,不仅使该院肿瘤治疗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被美国主要学术媒体《ASCO  News》评价为“革命性的技术和突破性的创新”。



在科研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勤于钻研的精神,最终让于金明较好解决了精确放疗的两大瓶颈。在此基础上,于金明将精确放疗技术应用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美国国家癌症治疗协作网(NCCN)也据此修订了“美国国家癌症综合治疗指南”中肺癌的放疗指南,这是国人迄今为止唯一用于修改该指南的研究成果。此外,精确放疗技术的成果也修改了包括欧洲、加拿大以及中国在内的多项肿瘤治疗规范。时至今日,精确放疗概念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今年2月28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亲自为于金明颁发了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自从1993年回国至今,他已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他为首的科研团队获得多项国家863、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20多年过去了,他和他的团队已将中国的肿瘤治疗从常规放疗引领到了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施照为特征的“精确放疗”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他又把目光投到了分子影像引导的精确放疗等课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



在获得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后,于金明动情地表示,“这是第一次获得省科技界最高荣誉,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主要是我们团队的贡献。”



于金明所说的团队就是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该科目前是全亚洲临床规模一流的放疗中心,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力量。该科先后有18人次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和美国放疗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其中在2010年美国放疗年会上获得大会报告和壁报交流两项“优秀论文金奖”。该科是山东省首批设立“泰山学者”和“泰山学者岗位”的学科。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并记集体一等功。他本人入选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随后,于金明将100万元的奖金全部捐出,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内设立了于金明科研创新奖,专门奖励院内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成就的职工。



于金明一直非常注重团队力量,在他看来所有的成果都是集体科研的结晶。但如何用好团队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中人才的力量,于金明有着自己的想法。



“猴子、兔子、鸭子分在一组,如果让它们去跑步,兔子高兴了,但鸭子肯定不干了。同理如此,科学用人就是要对人才分类指导、分类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于金明说,“按一种标准要求所有的人,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并且会浪费人才。”



在于金明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抢占学科至高点的同时,更要形成一个队伍链条,这样才能保证长久的竞争力。现在,为了鼓励团队的发展和创新,于金明每年都会把自己名下几十万元课题奖励费归入医院的奖励基金,而他的目标亦非常明确,就是想凭借科技实力打造一所一流的肿瘤医院。



天使有两个翅膀,



一个是医术,一个是医德



“病人在和疾病赛跑,我们在和时间赛跑,我们争取跑得更快。”于金明时刻提醒着自己肩上的重担。五年的留学经历让他在接受先进技术的同时,国外专家对于工作执著且专注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到了于金明。



从医28年来,于金明亲自治疗了数以万计的肿瘤病人,治愈了大量患者,使他们重返工作岗位,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无论病人现实中是什么身份,可在他的眼里,他们的身份只有一种——我的病人,因为生命都是平等的。



当一位15年前于金明曾看过的普通病人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两人恍若故人相见。“尽管名字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他得的什么病依然记得。”于金明说,“那天遇见了以前的两位患者,他们已经康复得很好,心里真是为他们高兴。”



谈到如何对待病人,于金明说:“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不同,涉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基本权利。因此临床研究要更加严谨、规范,不能拿患者的身体作实验,这也要求医生必须要精确,来不得半点马虎。肿瘤医生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看到医院里来自农村的贫困病人比较多,他还在医院推出了每天只收一二十元的“便民病房”,精心设计了针对不同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的“肿瘤治疗超市”。许多病人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就给他送红包表示感谢,他都会亲自或派院办工作人员和学生退还给病人。实在退不了的他也有办法,就是帮病人交到住院费里。“如果说医生是天使,那么天使就有两个翅膀,一个是医术,一个是医德。”于金明在自身的行医生涯中始终秉承这一理念。



为患者“开小灶”



两年前,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食管癌患者找到了于金明院长。由于患者肿瘤包绕大动脉,手术无法彻底切除,并可能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因此当地医院无法进行手术。无意中,患者的家属在网上了解到了于院长在放疗方面取得的成就,便千里迢迢从福建赶到山东。



这名患者的主治医生孟雪回忆说,于院长在仔细审阅了患者病史,重新评估了患者的病情之后,根据自身多年的从医经验为患者安排了系统全面的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的结果让这位患者意想不到,于院长告诉他仍有治愈的希望,并充分利用其在多年科研工作中所获得的最新成果为患者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于院长发现,由于患者来自南方,在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并不适应北方的习惯,尤其是饮食上存在巨大差距。为了让病人能够尽快康复,他特地给病人家属安排了简易病房,让家属能够有条件制作适合患者口味的饭菜。吃上了可口的饭菜,患者脸上也渐渐红润了,身上也有了力气,这对于治疗也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对于于院长的这一决策,大家都戏称给患者“开小灶”。他说,只要有利于病人恢复,他会创造条件多为大家开这样的“小灶”。



在每次查房时,于院长总会耐心地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方案及进展,努力帮助其消除顾虑。他说,治疗过程中,患者对于自身病情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一定的焦虑,而医生的一句话有时就会帮助其打开心结,缓解身心压力。最终在于院长“软硬兼施”的努力下,这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



“这是于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患者不无感激地对医生说道。目前,这位患者已是治疗后第2年,无任何肿瘤复发迹象,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远在山东的于金明院长,每逢新年都会给院长寄来朴素的贺卡,尽管只是简短的祝福话语,却包含了这位患者感激之情。而于院长则将之视为珍贵的礼物保存起来。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