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专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首席专家陈颖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摘要:成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首席专家,博士后,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颖,这位出生于70年代的年轻女科学家,就这样,温婉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2011年“三八”妇女节前夕,陈颖捧回了“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的荣誉证书。当这份证书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院长李怀林颁......

点击显示 收起

成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首席专家,博士后,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颖,这位出生于70年代的年轻女科学家,就这样,温婉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2011年“三八”妇女节前夕,陈颖捧回了“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的荣誉证书。当这份证书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院长李怀林颁发给她时,陈颖感到原本很轻的证书分量是那么的重。



        从2002年初春的一天走进质检队伍以来,陈颖作为中国检科院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条件平台等20余项任务,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41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32项,申请专利33项,其中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现代食品分子检测鉴别技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指南》等著作14部;完成了进口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进口明胶牛成分污染、出口米制品受阻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打击食品掺假犯罪工作;在国内首次系统开展了食品中常见八大类过敏原的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近20多种过敏原成分的基因检测方法、过敏蛋白的免疫检测方法等。她所在的团队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2名,硕士11名,荣获“十一五”国家科技执行优秀团队称号,她个人荣获国家科技奥运先进个人。



        面对成绩,陈颖依然保持着低调的清醒。她明白,荣誉带给她的同时,肩上的责任也在加重了。她庆幸的是,她背后有科研团队的支撑,有中国检科院的支撑,这一切,是她成长的沃土,也是她前进的动力。



        说到陈颖的工作,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知情的人更清楚,她的专业是分子生物学。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检验检疫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也是她和她的团队现在考虑的课题。出自她手的工作亮点很多,她没有记在她一个人的名下,而是把她和团队的事业与中国质检的大事记联系在一起,和中国检科院的大事记联系在一起,用这样一种的方式,在中国质检的帷幕上写下属于她的难忘的记忆。



        1972年出生的陈颖,偶尔会有一点女性的羞怯,偶尔也会展现出男儿的干练和豪气。工作中大多数时间里,她运筹帷幄,用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在物种鉴定与转基因安全研究领域内,创造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科技成果。



        平时话不多的陈颖,说起话来很有她自己的特点。她说,说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有多远大,但只要需要她去做的任何事,她会尽力去做好。这也是她一直以来行事的风格。



        大学时期的专业是陈颖选择的——新疆农业大学草原科学专业。这个期间,她涉及到了土壤学、畜牧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园林艺术等,那个时候,她甚至都没有想到自己后来能成为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但所学的知识给她今天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生阶段,陈颖开始主攻分子生物学。在外人看,分子生物学只是个专业术语而已,但在陈颖的心里,这个世界丰富而生动。



        博士是在中国科学院读的,专业是遗传研究所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机制的遗传学分支科学。经典遗传学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分子遗传学则主要研究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化等问题。分子遗传学的早期研究都用微生物为材料,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微生物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



        在这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陈颖却寻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陈颖是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博士后。鲁汶大学建立于1425年,是比利时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据说在欧洲排行第六位。良好的环境和学术氛围吸引着陈颖,也让她与她喜欢的领域拉近了距离。



        采访中,团队的吴亚君博士告诉我说,2002年年底她刚来时,进门就看到了陈颖。听人介绍说这个看上去小姑娘一般的专家是从国外回来的,她感到特别钦佩。相处时间长了,陈颖温和、谦逊的性格越发令她和同事们对这个团队的“头”有了亲切感。同时,在业务能力上,陈颖也的确发挥出了她的作用。团队的文化理念是:同心、同德、共创、共享。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团队鼓励大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团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并在实现团队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这个方面,陈颖说,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别人。所以,对于繁多的学术交流活动,她每次参与都是有所选择。针对不同情况,派团队具体参与实验的同志去。逢一些大会交流即便她只身前往,清楚自己代表的是团队,是团队的成果。但大家也看到,在这个团队中,陈颖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她对人真诚,时常会换位思考。她想问题比较全面,会照顾到大家的情绪,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发展、进步。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赵贵明教授今年48岁,他是学食品微生物专业的。这个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员在谈到陈颖时,对她精练的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的工作思路很认同,同时作为老同事,他也见证了陈颖的成长。他记得陈颖刚从比利时留学回来时,正值疯牛病事件发生。一时,疯牛病成为饲料市场上的焦点,由此带来的是对饲料市场的影响。同时,肉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还涉及到动物的健康和卫生,危及到整个国家动物卫生防疫体系的信誉和国家动物和动物食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陈颖当时很快就投入到这些工作中来。



        接着,赵贵明教授又说到一件反映陈颖严谨工作作风的事例。那是正值农产品食品安全立项,陈颖正赴瑞士参加一国际培训。临上飞机,仍然在对关键性报告认真审阅。为了保证工作的连贯性,陈颖专门为此项目设立一邮箱。随时联系,密切关注每一进程。同样的话题,当我问到陈颖时,她回忆道:在瑞士21天的培训中,心里牵挂着这个事。由于中国和瑞士时差的缘故,只能在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上网查看邮件,晚上回到住处再回复自己的意见。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陈颖说她的确放不下工作层面的事情。她甚至告诉我说,她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开鉴定会的专家都来了,可会议室的门竟然没有开,急的她啊……



        好一个把工作场景和工作安排糅合的梦乡啊。



        执著也是一种快乐。梦以外的栖息地仍然是陈颖的课题,是她钟爱的事业和她热爱的生活。对于她而言,在某一个清晨,或者某一个傍晚,在疲惫工作后的小歇中,享受着清风,也享受着无所羁绊的那分宁静,还有一片纯粹的可以随心布置的家的平台。



        牵牵绊绊,缠绕的难道不是一个女科学家的女儿情怀?



        陈颖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只用了两句话来表达:



        “非常幸运,我赶上好时候了。单位的学术氛围浓厚,领导比较重视,大家有共同的理想。”



        “机遇比较好,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很单纯,直接就到单位工作了。时代的大环境造就了我今天的成绩。”



        陈颖所领导的团队叫“物种鉴定与转基因安全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3岁。



        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具体的业务分工。无论是高级专家、专家层面的助理专家,还是财务专员、行政秘书和设备管理员,随便问一个人,他都清楚自己的责任。



        作为这个团队的首席专家,陈颖带领大家在2011年的大事记上写出了他们的故事,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们一路走来的风采。我数了数,有62项动态备案。



        62,只是一个数据,但透过数据,是陈颖团队的收获。



        62条记录,渗透在每一个月里。



        62个活动,凝聚着默默奉献的一种精神。



        62个画面,代表着丰富的每一时刻。



        我在采访中体会到,陈颖和她的团队可以默默无闻地踏实工作,但他们都不愿意炫耀自己,也不会炫耀自己。但他们的成就体现在中国质检的科技发展当中,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中——



        2011年2月,团队首席专家陈颖研究员作为技术专家代表出访以色列。在院长李怀林率领下,一行5人赴以色列访问。期间,成功与以色列兽医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2011年3月,陈颖参加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督导工作,并圆满完成相关任务。



        2011年3月,团队高级专家黄文胜研究员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对输欧大米及米制品转基因控制体系的预检,对江苏、浙江、福建、厦门、江西、广东、深圳等检验检疫局及有关输欧大米及米制品生产企业,就生产监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转基因检验监管工作和转基因成分的出口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2011年4月,首席专家陈颖研究员受邀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并在“食品安全检测新产品与新技术”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报告题目是《分子生物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论坛主题是“产业链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从初级农产品到终端消费食品每一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保障整个食品产业链稳定、规范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2011年4月,团队六个成员参加了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这是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办的论坛。论坛以“风险管理:概念与实践”为主题,以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高端智库为目标,在食品安全的标准技术、风险预防、风险交流和全产业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团队杨海荣、王娉、赵勇胜、胡参加了论坛举办的“食品微生物危害的现代食品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吴亚君博士和邓婷婷参加了论坛会议。



        2011年5月,团队高级专家赵贵明参加《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比较研究》预备会。并在会上就国内外食品安全中食品微生物的比较研究工作方案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工作进行了阐述。



        2011年6月,团队首席专家陈颖与赵贵明研究员参加关于德国大肠杆菌O104事件论证会与我国出口豆类无关的论证会。两位专家从科学角度与其他与会专家分析、讨论了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进出口、生产加工等各方面问题,为保障我国豆类的正常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1年8月,团队迎接科技部专家组对转基因重大专项任务的监督评估。黄文胜研究员汇报了团队承担的转基因重大专项项目的执行情况。



        2011年10月,团队成员胡及博士后王娉参加AOAC中国区年度大会暨2011食品安全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会议从信息共享、成果转化、技术合作、宣传推广等途径多方位挖掘成果潜在价值,使更多的领先技术在第一时间内应用到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与保障领域。



        2011年10月,吴亚君、韩建勋参加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成果汇报会。作为项目二级单位,在会上就科研专项“果树遗传改良与控制技术”2010及2011年课题完成情况作了报告。



        2011年10月,陈颖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国家外专局批准的赴瑞士“国际组织专才培训”。学习成果为所承担的相关秘书处工作以及国际标准修订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月,团队与美国FLUIDIGM公司就微流体芯片检测技术进行了交流。



        ……



        智慧,在这里重组。



        成绩背后洒落的是一路汗水。



        面对深深热爱的事业,陈颖和她的团队在交付优秀成果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为了带领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质和潜能,调动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培养人才的科学体系。



        她说到这里时,心情格外舒畅,神态格外地美。



        而团队的人说到陈颖时也说,和她一起工作,你会为她强烈的事业追求、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如果我的心预备好了,所有的事都成了。



        在陈颖看来,成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每一个项目和课题面前,仿偌将岁月丢在了云天之外,她找回儿时学生时代的感觉,认真地完成着“作业”。逐渐地,她发现,她团队的同事们也发现,这个团队对事业有着天然的默契和理解。



        有人说,喜欢静默的人内心才会有智慧。



        这样去解读陈颖,会对她有进一步的了解。她之所以能打扫出一片无憾的心境,把现代女性的高雅、自信表现得那么自如,其实不仅得益于院领导为他们营造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更得益于她自身的良好素质。



        2005年,美国有一单明胶的货进口时被截住,送到陈颖他们这里检测。检测结果是阳性的,货物要被退回。美国在中国办事处的人联系陈颖,并在京召开电话会议,派专家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实验室考察,从陈颖他们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实验数据上没有找出任何毛病,由此,认定陈颖他们的检测是没有问题的。



        陈颖所在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在推荐她参选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报告中这样评价道:



        陈颖用自己的智慧、坚强、热情和谦逊,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无论在学术造诣,还是在个人作风上都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这些成绩的取得,陈颖说不是属于自己的。



        她认为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众多质检人并肩作战,没有领导们运筹帷幄的指挥,就没有她今天的成绩。



        陈颖文静的神态里,流露出的谦虚很真实。



        从转基因检测到抗击非典,从科技部课题到国家标准,陈颖的忙碌和辛苦大家看在眼里,但她感到生活忙碌而充实,单调而丰富。



        她参加的活动很多。多次承担了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与国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她曾参与了德国及美国公司的合作谈判、中美技术交流会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从陈颖身上,折射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爱党报国、奋发有为的时代光辉,展现着检验检疫系统职工忠于职守、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视野高阔,脚踏实地。既要看远,又要看细,由小入大,由浅入深。陈颖在科学的道路上任重道远。她自己都说,前面的路长着呢,怎样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检验检疫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是陈颖考虑的问题。



        或许,正如陈颖所说,她更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让她一切勤奋、努力与智慧闪烁出应有的光芒……



        “团队和谐也是生产力。大家在办公室的时间比在家里多,一起做事,总要让大家看到希望,有个开心的氛围。”陈颖知道,她的态度牵引着团队思想情绪走向,同时也对应着他们的团队文化。



        科学的高峰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而言,为之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尤为巨大。



        陈颖正是这样一位青年中的杰出代表,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坚强地行走在荆棘遍地的科学道路上,始终以占领科研制高点,为中国质检事业攻“关”破“垒”为己任;始终以追踪国际科研热点、走在世界同行前列为着力点;以服务经济、促进外贸为工作方向。



        在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长达10年的工作时间里,陈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分子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的专业特长,并将国外实验室先进的科研理念与技术带进她的工作中。以严谨却不失灵活的管理方式带领她所负责的科研团队,为我国食品安全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采访手记



        我在采访中体会到,陈颖和她的团队可以默默无闻地踏实工作,但他们都不愿意炫耀自己,也不会炫耀自己。但他们的成就体现在中国质检的科技发展当中,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颖深知,越来越多的课题和研究方向的探索,仅靠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方面,她很有自己的思想。她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别人能做的,自己绝不代做。这是她反思自己得出的结论。让别人在做的同时得到锻炼。从不想怕谁超过自己。目前,项目立项大都是自己争取的,团队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侧重面在过敏原和微生物,根据发展和需求,商量着办。然后再去组织报审。由谁牵头,谁来配合,统筹安排。从7000多万元的科技支撑计划到参与科技部的973项目,都是得到了外界专家对团队的认可的最好说明。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