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张卫明:十年磨砺 “草”中寻富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摘要:——访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编者按:今年年初,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带头完成的“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标志着近十几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技成果水平首次站在了国家队的前端。这一项目的关键技术目前已在全国范围......

点击显示 收起

——访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

  编者按:

  今年年初,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带头完成的“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标志着近十几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科技成果水平首次站在了国家队的前端。这一项目的关键技术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多糖资源种植面积由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360万亩,带动了30多万农民的亩产收入提高800元以上,对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本报记者对项目带头人张卫明进行了专访,了解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农林特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了解了这一我国科研领域最高荣誉奖项背后的故事。

  野生植物研究者张卫明的办公室看起来更像一个实验室。一棵盆栽树立在办公桌前面,这种藤蔓植物郁郁葱葱的生长着,几乎扩张成一面绿墙,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格外显眼。各种花草分布在办公桌上、窗台上、地板上,跟这些植物一样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满柜子的瓶瓶罐罐。“这是新疆的薰衣草籽,这是从皂荚中提取的植物多糖……”说起这些瓶瓶罐罐,张卫明就像一位父亲说起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样,从它们如何由树叶、草根变为粉末、颗粒,一幕一幕都娓娓道来。

  对普通人来说,办公室养花、养草在修身、在怡人,而对张卫明来说,除了观赏,这些植物对他的意义在于“也许哪天就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成分了呢”。张卫明和他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的工作内容就是研究这些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植物。一棵普通的小草也会蕴藏着重要的工业原料,一株有毒的野草在他们的眼中会成为珍宝。

  他们并没有火眼金睛,能探究出这些植物的奥妙全在于热心、用心、坚持。经历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茫然与无助,感受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磨难与执着,他们迎来了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与辉煌。 对王国维总结的做学问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张卫明有着切身的体会。终于,他和他的团队站在了国家级科技奖的最高奖台上,他们的成果“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得到的最高荣誉。

  积累来的灵感

  从野生皂荚中提取植物多糖,是“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项处于我国“植物多糖工业化”领域领先水平的成果缘自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作为野生植物研究者,张卫明和他的团队经常会深入农村调研,对当地的野生植物观察了解。多年前,张卫明和同事受河北涉县的邀请,去帮助当地农民开发花椒新品种。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种漫山遍野生长的野生植物被当地山民当做柴火烧。张卫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植物,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一种野生皂荚,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别人可以认为这是野草,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果实累累的植物,多年钻研民族植物学的直觉告诉我它会有用的。” 张卫明说。

  在直觉的引领下,张卫明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这种野生皂荚进行研究。“经过我们的实验发现,这种野生皂荚所谓的毒其实是因为它里面含有一种遇水膨胀的物质,所以很多牲畜实际上是被撑死的。后来我们获奖的植物多糖就是利用野皂荚的这种物质提取的。而且当这种物质被提取之后,野生皂荚反而成为一种高蛋白的优质饲料。”张卫明介绍说。

  一次偶然的机遇带来一个科研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张卫明和他的团队来说并不是运气所致,而是灵气所致。这样的灵气不是老天爷的眷顾,而是长达十年的失败与反复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的集中爆发。张卫明感慨道:“如果没有以前那些失败的过程,我不会有那样的直觉,就不会有后来的成果。”

  这样的成果不仅给他们带来荣誉,也给当地的山民带来财富。涉县供销合作社主任介绍说:“我们通过与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合作,在全县培植建立了156个千亩片胡里豆开发基地,在集中产区建起了胡里豆专业合作社。以关防胡里豆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利用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的技术,开发胡里豆深加工产品,建立了‘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科研单位’的四位一体模式,从上至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年收购加工总量达到4000余吨,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万元。从野生皂角提取的龙胶原粉被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利用胡里豆加工龙胶原粉的新产品、新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先后荣获河北省第十届技术交易会暨第七届发明展览会金奖、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奖,新产品开发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星火行动计划等,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还促进了我国多糖资源的开发及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我国高分子多糖行业整体技术进步。技术成果及产品广泛应用于医学、造纸、日化、印染、油田开发等多领域,应用于全国24个省市的64家大中型企业,直接新增利税6.16亿元,带动相关行业综合效益达70亿元。

  “策划”来的机遇

  “这项研究我们几乎进行了长达十年时间之久,经历过多少的失败都已经数不清了,谈论到不可开交的时候,连续三四天晚上不睡,都是经常有的事。”无数次反复的实验,无数个无眠的日夜,换来了张卫明和他的团队的科研灵感和发展机遇。对张卫明和他的团队来说,灵感会带来机遇,如果没有灵感,他可以听来机遇,甚至“策划”机遇。

  让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在南京的芦蒿产业中发挥作用,便是源于一次“策划”来的机遇。素有“芦蒿之乡”美誉的南京多年来一直把发展芦蒿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何通过现代技术确保南京芦蒿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张卫明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但是他也承认“对芦蒿这个南京特产,我们作为一个专业的科研院所没有一开始就介入,说实在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一直觉得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点什么,但是没有机会。”终于有一天,张卫明听来了他要为芦蒿做点什么的机会。

  那一年,张卫明在一次会议中听到“当地政府要发展10万亩芦蒿”,这个数字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南京市场总共只能消化2万亩芦蒿,如果真的一下子规模扩大这么多,芦蒿的积压肯定是必然的,这将会给这个产业带来很大的打击。”张卫明随即着手主持对芦蒿保鲜技术进行研究。他告诉他的团队“我们只有做好准备才会有机会,否则就算有机会也难把握住”。在这项成果出来后不久 ,南京果然出现了芦蒿积压事件。张卫明带着满满的自信在芦蒿积压的新闻播报的当天下午便召开了专家会,共同探讨为南京芦蒿寻出路。他们的保鲜技术很快得到认可并从此在南京的芦蒿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坐等机会,机会不会从天而降,我们也不能不等机会,但前提是要有备而来”,就这样,张卫明为他的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等来了又一次发展的机会。

  现如今,作为国家级科技奖的获得者,张卫明和他的团队会迎来更多的机会。“现在我的社会兼职更多了,我刚刚成为了南京蔬菜协会会长。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我可以介入更多的行业,这将会丰富我的眼界,给我们的科研带来更大平台、更多的机会”。对他来说,有机会可以把科研搞得更好、可以出更多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 2012-6-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