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翁心华:感染病学界的“福尔摩斯”

来源:健康报
摘要:“翁教授是真正的白衣战士。”日前,在我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翁心华教授从医执教50周年庆典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的这句话令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闻玉梅院士、廖万清院士、李兰娟院士、庄辉院士……这些感染病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从各地赶到上海,向有着感染病学界“福尔摩斯”之誉的翁心华教授表达敬意......

点击显示 收起

  “翁教授是真正的白衣战士。”日前,在我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翁心华教授从医执教50周年庆典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的这句话令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闻玉梅院士、廖万清院士、李兰娟院士、庄辉院士……这些感染病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从各地赶到上海,向有着感染病学界“福尔摩斯”之誉的翁心华教授表达敬意。 

  “翁教授看病就像福尔摩斯探案,总能抓住蛛丝马迹。”  

  发热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几乎每个病人的发热病因都有所不同,涉及的疾病也极其纷繁复杂。因此,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常被认为是最富挑战性的临床问题。 

  一位17岁的女孩,每天畏寒、寒战、高热至40℃,同时伴有较为剧烈的腹痛。入院后检查发现,该病人有大量腹水,腹水检查发现大量炎症细胞,外周血检查白细胞计数也升高。接诊医生想当然地认为“高热、腹痛、有渗出性腹水、血白细胞升高”,毫无疑问是腹膜炎了,于是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但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翁教授来查房时,仔细询问了病人病史,并进行了检查,然后果断地说:“这个孩子不是腹膜炎,是腹型红斑狼疮,应马上改用激素治疗。” 

  接诊医生颇不服气地说,这名患者所有的红斑狼疮相关指标检测都是阴性的。然而,事实很快证实了翁教授的判断,改用激素后,女孩的体温很快降至正常,腹痛、腹水也奇迹般地消失了。3个月后各项指标的复查结果,更进一步证实了翁教授关于红斑狼疮的诊断。 

  当接诊医生去请教翁教授时,翁教授说:“你有没有注意到病人球结膜充血非常厉害?有没有发现她手指指端有可疑的出血性皮疹?有没有想过,假如是腹膜炎,为什么1个月了中毒症状仍不明显?”翁教授说:“一名好的医生要善于发现病人不为人注意的异常,然后用严谨的逻辑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翁教授看病就像福尔摩斯探案,总能抓住蛛丝马迹,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知识面极广。”凡是与翁心华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学生,无不为他清晰的临床思维、广博的临床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所折服。 

  在翁心华的带领下,华山医院感染科成为我国重要的感染病临床医疗中心之一,患者来自全国各地,超过70%的患者为疑难杂症所折磨。翁心华像大侦探福尔摩斯办案一样,抽丝剥茧般地追查患者的病因和病史,在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科学诊治,让患者逐渐康复。 

  翁心华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逐渐对发热待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诊断思路,其最新出版的《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就好比是感染病学领域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传染病防治事业艰苦、有风险,但总要有人去做。” 

  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而感染科医生与病人必须“零距离接触”。每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翁心华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说:“传染病防治事业艰苦、有风险,但总要有人去做。”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横行肆虐。翁心华临危受命,担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配合上海市卫生局,主持制定防治非典措施、进行科研攻关等工作。他亲临一线,参与到上海市非典医疗救治与防疫的战斗中,对非典疑似、确诊患者亲自问诊、救治。(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翁心华还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与国内专家组成的联合检查组专家,与国内外同行一道在全国非典疫区进行检查督导,参与制定修改非典的临床诊疗与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等。在以翁心华为代表的上海市广大医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该市仅发生8例输入性感染,无一例医源性传播病例,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非典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9 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翁心华又站在了抗击甲流的前沿。在翁心华指导和推荐下,他的博士生、感染病学专家卢洪洲教授担任上海市甲流专家组组长,圆满完成了接墨西哥同胞回国的任务。同时又带领团队对上海市的甲流病例积极开展治疗,研究其预后和转归。 

  2011年,我国多个地区暴发了病因未明的血小板减少性发热综合征,造成重大影响。在中国疾控中心确认系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后,在翁心华指导下,他的学生张文宏教授等迅速赶赴上海周边的相关地区,对类似的综合征病例进行研究,并帮助其进行科学诊治,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疫区外(浙江地区)布尼亚病毒病例以及病毒株与疫区病毒株基因序列存在细微差异。这一成果提示,该新发传染病事实上在我国多个地区长期存在,为本地区暴发相应疫情做好了技术储备。 

  “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所迷惑。” 

  “在坚持了多年的临床工作后,迫于生活,我找到翁心华教授提出了辞职的想法。翁教授当时并没有批评我,而是非常理解我们年轻医生的现实困难。但他更多地希望我们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一下,不被眼前一时的困境所迷惑。”翁教授的学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每每提及此事,都充满了感激和钦佩,将翁心华称为人生的导师与楷模。 

  翁心华师从我国临床抗生素学奠基人、著名传染病学家戴自英教授和徐肇玥教授,继承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理念——感染科是培养人、促人成长的平台。当学科带头人的接力棒传到翁心华手中时,他没有忘记老一辈传染病学家的精神,鼓励青年人要“挑得起担子,经得住考验,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寒”。 

  在翁心华的带领下,他所在科室有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王明贵教授成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新发现的耐药基因已经被国际广泛引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一等奖;张文宏教授是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项国家重大传染病研究的牵头人;翁心华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引进的张颖教授在结核病耐药领域有重大发现,在国际上知名期刊SCIENCE(2011)上发表了重要论文;他还培养出国内知名的肝病专家施光峰教授与张继明教授、真菌专家朱利平教授等。 

  翁心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感染病学临床工作与研究。他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一批批年轻医生。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传统的传染科走出了病毒性肝炎等传统传染病的研究范畴,与抗生素、公共卫生事业等结合,成为“感染病学科”,大大拓宽了感染病学科的工作领域。 

作者: 2012-7-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