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人物专访

李文辉:风险无阻 再谱新篇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但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难以在体外稳定高效培养,并存在病毒包膜蛋白结构复杂、病毒基因组蛋白编码高度重叠等特点,各种复杂因素使相关受体研究困难重重。在过去的40多年中,全球很多实验室都在持续努力,试图发现乙肝受体分子,但都以失败告终。2007年秋,已在美国学术界扎根的李文辉为了研究HBV受体,离妻别子,只身......

点击显示 收起

对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研究员李文辉来说,2012年是惊喜交加的一年。好在有惊无险,这一年最终在欢喜中落幕。

乙肝在全球有着广泛危害。但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难以在体外稳定高效培养,并存在病毒包膜蛋白结构复杂、病毒基因组蛋白编码高度重叠等特点,各种复杂因素使相关受体研究困难重重。

在过去的40多年中,全球很多实验室都在持续努力,试图发现乙肝受体分子,但都以失败告终。

2007年秋,已在美国学术界扎根的李文辉为了研究HBV受体,离妻别子,只身回到北生所。

尽管他深知做HBV受体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有可能徒劳无功。“但是,只要这个课题有价值、有意义,就不该怕困难和风险。”李文辉说。

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情,李文辉和他的学生开始了探索HBV受体的征程。他们耐心地搜集已发表的有关论文,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教训。

他们通过进行深度测序和后续数据处理,建立了高质量的乙肝研究实验动物树鼩的肝细胞转录组数据库,系统分析了病毒包膜蛋白,并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乙肝病毒包膜蛋白特定功能区段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通过采用化学和生物学学科交叉手段,李文辉团队发展和应用了一种有效的串联生物化学纯化方法,并用病毒学的方法对受体相关功能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证明。

终于,在实验室即将走完第五个年头的时候,他们逮住了40多年来一直从科学家眼皮子低下逃逸的“漏网之鱼”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并证明这一受体是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关键分子。

惊险终于变成欢喜。相关论文在eLife杂志上在线发表。“这篇文章有力地证明了NTCP是HBV和HDV的受体。”三位国际评审专家评论说,NTCP的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研究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学者饶毅也评价该成果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迈进的一大步”。

“我们希望对HBV受体及乙肝感染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我们的发现能为发展抗乙肝感染和丁肝感染的新药物提供帮助。”李文辉说。

作者: 2013-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