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学教育考研考研题库

2005年考研政治综合预测20题(四)

来源:www.medtm.cn
摘要:第13题分析在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要求,阐述如何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命题缘由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答案知识范围(一)什么叫现代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由多种市场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市场总......

点击显示 收起


  第13题分析在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和要求,阐述如何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命题缘由

  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是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答案知识范围(一)

  什么叫现代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指由多种市场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市场总体。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在内容上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商品市场主要是指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是指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实质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

  答案知识范围(二)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代市场体系在内容上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两部分。生产要素市场的实质,是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从而创造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经济环境。

  答案知识范围(三)

  发展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1.培育、发展和完善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现阶段培育市场体系的一个重点。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商品市场的发育已经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分、比较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环境。但是,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却显得比较滞后,阻碍了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阻碍了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公平竞争的态势。因此,中央强调,我国现阶段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中央还强调完善市场体系,必须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同步进行,使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2.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信号系统。企业只有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的变动,及时调整经营决策,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使宏观层面上的社会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合理。因此,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就必须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

  3.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形成的基本方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价格形成机制是截然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形成机制表现为政府定价为主,即主要由政府来制定和调整价格;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机制表现为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即由企业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行制定和调整价格。

  4.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对市场价格的变动撒手不管,不闻不问。由于价格变动牵涉到方方面面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宏观调控,要把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为政府对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5.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有一套严密完整的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政府通过对这些市场制度和规则的监督管理,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充分的、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6.我国现阶段培育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此,①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②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地区保护主义,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上的自由流动;③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打击欺行霸市、散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④要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⑤要加强市场制度和规则的建设,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答案知识范围(四)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

  第14题结合毛泽东关于工业化问题的论述,分析如何结合国情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

  命题缘由

  发展第二产业,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央几代领导人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又对此做出了重大决策,因而也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答案知识范围(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中国工业化的探索

  毛泽东高度重视工业化的问题,认为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他强调:“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他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发出号召:“在革命胜利之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毛泽东看来,三大改造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则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

  答案知识范围(二)

  建国后,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历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可以视为探索的集中体现。

  1.要在中国实现工业化,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阐述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我们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通过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毛泽东把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视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核心问题。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