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肥胖相关

美华裔博士突破基因抗肥胖将有效避免心血管病

来源:中新网
摘要:伯克利加大科学家日前已成功的在老鼠身上,用基因控制的方法阻止醣类转化成脂肪,对肥胖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达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该中心华裔博士研究生王凯峰所主导的研究,成功发现名为DNA-PK的基因,在醣类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王凯峰表示,DNA-PK基因在癌症治疗中已被广泛用来增加消灭癌细胞的效果。王......

点击显示 收起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饮食中会让人发胖的不仅是油脂,淀粉和糖等碳水化合物也会转换成脂肪,囤积在人体中。伯克利加大科学家日前已成功的在老鼠身上,用基因控制的方法阻止醣类转化成脂肪,对肥胖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达到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美国权威科学期刊《细胞》(Cell)当地时间20日将发表伯克利加大营养学和毒理学部门的研究报告。该中心华裔博士研究生王凯峰所主导的研究,成功发现名为DNA-PK的基因,在醣类转化成脂肪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经过四年半的研究,透过破坏DNA-PK的功能,在喂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的老鼠身上有效减少脂肪。



  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血糖会提高,引发胰岛素分泌。科学界很早就知道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的过程有关,但直到现在才找出两者真正的关联。王凯峰说:“目前在老鼠身上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并且避免肥胖和心血管疾病。DNA-PK不发挥作用的老鼠和糖尿病患一样无法将醣类转变成脂肪,但这些老鼠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没有糖尿病。”



  这项研究四年半以来共耗资50万元,由全国保健学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出资。王凯峰表示,DNA-PK基因在癌症治疗中已被广泛用来增加消灭癌细胞的效果。王凯峰表示,癌症治疗对该基因的了解为他的研究节省了一到两年的时间。



  虽然这项发现是生化科学上的重要突破,但就医药研究而言,还在初期阶段。离真正推出药品还有五到十年的时间,今后研究室会和药厂合作,共同进行药物的研发。



  王凯峰今年26岁,高中之后从香港到美国留学,沙加缅度州大生物化学系毕业后,在柏大研究所五年。这次研究成果的发表也意味着王凯峰今年底能够顺利取得博士学位。他说:“因为《细胞》影响力很大,这篇文章的发表等于为我打响了名号。”



  一路走来,王凯峰也感慨华裔科学家在美国的发展仍受限制。他说:“美国依然比较青睐本地的科学家。就算在伯克利,到处可见亚裔博士班或博士后的科学家,但在教授的层级仍然大部分都是白人男性居多。我们希望能透过比任何人都努力的研究,打破这层玻璃天花板。”
作者: 2009-3-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