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传中山医大10年前就造出迷你心脏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摘要:广东科学家在干细胞基础研究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中山三院用干细胞修补病人肝脏已经开展36例●广东专家认为英国“迷你肝”有望实现商业化生产本报今天消息记者廖怀凌报道:英国科学家在失重状态下,用婴儿脐带血干细胞培养出硬币大小的“迷你肝”(详见本报昨天头版头条报道)的消息在广东医学界引起关注。......

点击显示 收起

  广东科学家在干细胞基础研究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中山三院用干细胞修补病人肝脏已经开展36例

  ●广东专家认为英国“迷你肝”有望实现商业化生产

  本报今天消息记者廖怀凌报道:英国科学家在失重状态下,用婴儿脐带血干细胞培养出硬币大小的“迷你肝”(详见本报昨天头版头条报道)的消息在广东医学界引起关注。记者独家获悉,广东干细胞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96年原中山医科大学也曾在偶然的情况下用干细胞培育出针尖大小的“迷你心”,以每分钟120次的节律,在培养皿中跳动了18天。中山三院自去年9月以来,已经使用干细胞治疗肝脏损害,成功开展了36例。

  针尖大小“迷你心”完整桃形节律跳动

  医院成功建立了中国人胚胎干细胞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7个拥有人胚胎干细胞系的国家。以胚胎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如造血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等,或直接发育为某种组织器官,可以广泛用于器官移植、组织工程、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

  广东省组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系古教授,1996年担任原中山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期间,也曾用干细胞造出一个针尖大小的“迷你心”。陈系古和他的研究生,把小鼠心脏干细胞打散后,在模拟失重状态的悬滴液里传到第四代,然后放入培养皿中。几天后,培养液中出现了很多跳动的心肌组织,其中一块更是增大成为一个桃形的完整心脏,能把培养液吸入、泵出。

  这个“迷你心”以120次/分钟的节律跳动了18天,陈系古教授在现任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黄冰副教授等人的见证下,把“迷你心”从当时的动物实验中心旧楼转送到新楼拍摄录像,结果心脏在运送途中停止了跳动。病理生理教研室其后对这个“迷你心”进行解剖切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完整、对称的两对心房和心室,与人类心脏的内部构成一样。1997年的广东省实验动物学术年会上,陈系古教授报告了这一实验结果,是有据可查的全世界第一个体外培养的心脏。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肝脏36例

  干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多种不可逆性损伤也已开展尝试。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介绍,该院自2005年9月26日,首次使用病人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病人的肝脏进行修复治疗,至今已经治疗了36例,该项研究后来因为该院遭遇齐二药假药事件而暂时中止。

  广东专家高度评价英国科学家成果

  陈系古教授和高志良主任均对英国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陈系古教授指出,使用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组织器官已经开展了10年,广东省组织工程学会曾报告过中山大学眼科医院、南方医院等使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皮肤、神经和心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这项科研的技术亮点在于,实验在模拟太空的北美航天局生物反应器中完成,失重状态下有利于干细胞粘附成团,相互诱导,加快分化繁殖的速度。目前广东仅华南理工大学拥有失重培养基,中山大学在进行类似研究时,使用的是悬滴液,细胞在悬滴液底部的三维空间里,也可以达到失重状态。

  “英国的研究成果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在地球上不能实现的实验,可以在太空进行。”陈系古教授说。

  高志良主任认为,与中山三院使用病人自体的骨髓干细胞不同,英国的科研使用婴儿脐带血,后者分化出来的组织器官可以用在不同病人身上,前景更加广阔,有望实现商业化生产,为千千万万的病人造福。

  (侯颖/编制)

作者: 2006-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