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天津市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来源:www.biotech.org.cn
摘要:昨日,第5万份脐带血存入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获悉的。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于2001年创建,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本市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昨日会上,血液病医院负责人......

点击显示 收起

  昨日,第5万份脐带血存入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该库日处理能力达100份,储存容量可达30万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获悉的。

  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于2001年创建,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本市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昨日会上,血液病医院负责人介绍,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在80%以上,5年无病生存率达50%以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5年生存率达70%以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TG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率达到80%。儿童血液病主要病种疗效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75%-80%,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40%-60%,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85%。



  链接1:我国白血病患者超400万

  据了解,中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人,每年还有新发白血病患者4万至5万,而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只有500人左右。99%的患者没法接受移植的原因首先是干细胞供体缺乏。据专家介绍,脐血是指新生儿脐带在被结扎后,胎盘内流出的血,它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经刺激诱导,分化为特化的细胞,可以用于治疗无数的疾病。



  链接2:脐带血自助助人

  造血干细胞目前已经成为根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5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因配型几率过低,所以实际能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微乎其微。因此,国内外学者都把目光投向脐带血干细胞。脐带血具有易于储存、配型要求低、免疫排斥发病率低、移植费用低而成功率高等优点,可以用于提供者自己和其他人。



     11月10日,来自国内外的血液学精英齐聚津门,共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成立五十周年。

        血研所血液病医院创建于1957年,院所成立50年来,成为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育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在血液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血液病防治、新药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所院是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有内科、药物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三个全国重点学科点。血液病医院对常见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在80%以上,五年无病生存率达50%以上;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年生存率达70%以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TG联合免疫治疗的有效率80%。

        自1987年率先在国内完成第一例自体骨髓造血细胞移植以来,血液病医院开展了560余例自体干细胞移植,长期存活率在50%以上。儿童血液病学主要病种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75-80%,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40-60%,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的无病生存率为85%。

        血液病研究所设有造血干细胞、止血血栓与管理、药理及药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与生物治疗和血液肿瘤分子生物学6个学科,在造血组织干细胞生物学及可塑性研究、造血调控及血液血管生成调控分子的基础与应用基础、正常与病理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一系列成果。  

        所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取得显著进步,以干细胞相关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组成的干细胞产品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天津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001年他们以技术成果出资,与企业合作建立了符合国际规范标准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卫生部部长陈竺发来贺信,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中华血液学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美国Maine州医学中心干细胞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王征宇、美国Indiana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杨凤纯、哈佛医学院副教授、麻省总院移植中心干细胞研究室主任杨永光等国内外血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到会祝贺。  

        庆典期间,所院还举办了“血液学研究进展学术会议”来自国内外的知名血液学专家参加了会议。北京协和医学院长江特聘教授、所常务副所院长程涛、副所院长王建祥与陈赛娟、阮长耿、王征宇、杨永光等人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