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科学界谨慎对待克隆技术新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克隆出了猕猴胚胎,并提取了两个胚胎干细胞系。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不过,面对这一科学突破,《自然》杂志极为谨慎。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克隆”曾给科学界留下极其痛苦的回忆。...

点击显示 收起

        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克隆出了猕猴胚胎,并提取了两个胚胎干细胞系。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这一成果14日刊登在《自然》杂志上,无疑成为当天科学新闻的“头条”。  

  不过,面对这一科学突破,《自然》杂志极为谨慎。在刊登美国科学家的相关论文前,除了数据审查、同行评议这些例行的审查程序外,《自然》杂志还邀请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学家戴维•克拉姆和他的同事组成独立小组,对这一成果进行验证。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克隆”曾给科学界留下极其痛苦的回忆。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并提取了胚胎干细胞系。但随后科学界发现,所有这些克隆成果都是伪造的。在黄禹锡丑闻后,对于科学期刊来说,刊登有关克隆技术的重大进展,无疑需要慎之又慎。  

  《自然》杂志说,“黄禹锡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后来被证明是假的,在这次的猴子之前,唯一被成功克隆胚胎并提取到胚胎干细胞系的动物是老鼠”。  

  从老鼠到灵长类的猴子,这显然前进了一大步。美国细胞高级技术研究所科学家罗伯特•兰扎评价说,灵长类动物克隆取得这一成就,“就像冲破了一道屏障”。  

  不过,克隆技术专家杰拉尔德•沙滕指出,这一技术的成功率仍然很低。科研人员自己也承认,成功和失败似乎就在一线之间,很难把握。  

  在此次实验中,研究小组总共利用了来自14只母猴的多达304个卵子,但最终只成功获取了两个猕猴胚胎干细胞系,成功率仅为0.7%。而就是这一点点的成功率,这些科学家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已经奋斗了10年,仅卵子就耗去了1.5万个。  

  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塔利波夫表示,“现在期待成功对猴子进行生殖性克隆还为时过早,更不用说人了”。相比其他动物,灵长类似乎更难被生殖性克隆,因为克隆胚胎的培育周期必须和代孕猴的生理周期完全同步。  

  假如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培育,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由于需要大量卵子,从实际角度看,会面临诸多来自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要想将这种技术用于治疗性克隆研究,前进的道路仍然漫长。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