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中国科学家利用干细胞造出活鼠

来源:华尔街日报
摘要:两组中国科学家分别将鼠的成熟皮肤细胞重组为类似于胚胎的状态,并用产生的细胞培育出了活体鼠后代。这种细胞重组可能让科学家在不必采用引起争议的实验室技术而创造出医学上可用的干细胞系,从而治疗人类的疾病方面又进了一步。《自然》杂志上登出的“小小”照片鉴于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对基于实验室的干细胞研究贡献不多,......

点击显示 收起

两组中国科学家分别将鼠的成熟皮肤细胞重组为类似于胚胎的状态,并用产生的细胞培育出了活体鼠后代。

这种细胞重组可能让科学家在不必采用引起争议的实验室技术而创造出医学上可用的干细胞系,从而治疗人类的疾病方面又进了一步。不过,这一进展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因为这些结果可能让创造出带有特定基因特性的人体克隆和婴儿也变得更加容易了。

《自然》杂志上登出的“小小”照片鉴于中国科学家近年来对基于实验室的干细胞研究贡献不多,这一最新发现有些令人惊讶。不过,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基础研究成果要比过去更多了。中国更出名的一点是,它用疗效未经验证的干细胞疗法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病人。有报导显示,中国的卫生部门已开始采取措施监管此类活动。

细胞重组已成为干细胞科学中最热门的一个领域。两年多来,科学家一直在重组成熟的鼠和人类皮肤细胞,将它们转变为原始的类似于胚胎的状态。这种做法已大行其道,因为它绕过了传统的克隆和胚胎摧毁的技术来生成胚胎干细胞株。

不过,其中一大问题是重组的细胞是否同真正的胚胎细胞一样具有多样化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否能形成一个胚胎中的所有细胞。用重组细胞生成具有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活体后代被认为是重要的一步试验。中国科学家现在已经证明,这是可能在小鼠身上做到的。

在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的研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员率领的科学家描述了如何将重组的鼠细胞注入到早期胚胎中,观察这些细胞能否最终形成胎儿的组织。结果在重组产生的37株干细胞系中,3株产生了27个活体后代。其中一只名为“小小”的7周龄雄鼠同一只雌鼠交配,产下了自己的后代。

在一次类似的实验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和同事们得到了4只安全出生的小鼠,其中一只小鼠健康地活到了成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在  《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在线发表。

这一结果并不一定能证明经过重组的细胞与真正的胚胎干细胞具有同样的特性。科学家们此前已经尝试将不可能转变为其他组织的细胞注入初期胚胎。令他们吃惊的是,就连这样的细胞也被吸收进入了胎儿组织,这或许体现了胚胎的强大。

目前已有数十位科学家创造了经过重组的人类细胞系,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果中国所报导的这种实验在人身上进行会怎么样呢?如果要进行这样的实验,假设一个皮肤细胞能够重组成类似胚胎的状态,然后注入初期的人类胚胎,许多产科诊所都可获得人类胚胎。

这种实验的结果很可能是嵌合体--拥有两个人的基因但非自然繁殖结果的人。这类实验越精妙,就越接近于克隆。

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中,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所培养出的一些小鼠与作为重组细胞来源的成年鼠基因相似度为95%,这已经很接近于完全的克隆了。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科学家绝对不会尝试在人身上重复中国科学家的实验。

但这种实验是可能实现的。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科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  Inc.的干细胞科学家兰萨(Robert  Lanza)说,从生物学的角度,如果在人类胚胎中注入改造过的人类细胞,肯定会创造出克隆人。你只需要某个人的皮肤细胞就能造出人类婴儿。兰萨预测,在有关创造嵌合体和人类克隆的法规比美国宽松得多的地方,这种事情可能发生。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实验鼠,从而证明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一样,都是全能的干细胞。此举可让科学家绕过生物道德争议和异体移植的排斥风险,更轻易地为病人培育新器官或细胞组织作移植用途。

  一直以来,科学家希望从胚胎中取得的干细胞能发育成器官或细胞组织,作为医疗或移植用途。然而,胚胎干细胞面对伦理争议,数量也非常有限。

  日本科学家两年前发明了诱导法,利用基因“重新编排”体细胞,让它回归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状态。这类干细胞被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但科学界一直未能将iPS细胞发育成活体动物,其全能性遭质疑。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前天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领导的队伍,将黑鼠皮肤细胞培育成37条iPS细胞株,然后将其中6条细胞株培育成小鼠。

  他们培育出27只小鼠,并将第一只小鼠命名为“小小”。虽然一些小鼠死亡或身体出现异常,但其中12只小鼠和普通白鼠成功交配,生下数百只健康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小鼠。而“小小”至今已健康生长了9个多月。

  iPS细胞成功发育成活体动物,其全能性获得了证明。相关论文也将发表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上述研究成果是从干细胞研究迈向实际医疗的一大步,对干细胞全能性机理研究、器官移植、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以直接将病人的体细胞变成iPS细胞,然后培育成器官或细胞组织。科学家也不再须要从妇女身上获取胚胎,以取得胚胎干细胞,避开了伦理禁区。



克隆小鼠的死亡率颇高

  另据《新民晚报》报道,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这些小鼠的死亡率颇高,有的呈现出不正常的物理特征。研究团队正试图了解原因。

  研究小组没有在小鼠身上发现肿瘤。尽管iPS细胞看似无懈可击,但科学界担心诱导法会导致iPS细胞不受控制地分化增生,而出现肿瘤。
作者: 2009-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