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李德福和他的干细胞生意

来源:新商务周刊
摘要:A股最大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从年初至今股价飞涨,但眼前并无业绩支撑,实际控制人李德福如何应对外界质疑。一个四合院改造的茶社,微风将树上的碎枝叶扫到了茶杯里,李德福看了微微一笑,这里环境不太好。”针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永泰红磡集团董事长、中源协和(SH600645)实际控制人呷完一口浓茶,反问:“我在资本市场......

点击显示 收起

    A股最大干细胞概念股中源协和从年初至今股价飞涨,但眼前并无业绩支撑,实际控制人李德福如何应对外界质疑?

  NBW特约记者 香丘 插画 玩艺儿   北京,平日少见的晴空。一个四合院改造的茶社,微风将树上的碎枝叶扫到了茶杯里,李德福看了微微一笑,这里环境不太好。

  “有些事情历史因缘太复杂了,我不想沉渣泛起。”针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永泰红磡集团董事长、中源协和(SH 600645)实际控制人呷完一口浓茶,反问:“我在资本市场受的伤还小吗?”

  李德福毫不避讳2002年自己被清理出局以及2010年的“何平事件”,两起事件均让这位天津工商界的领袖级人物在资本市场的声誉遭致重创。

  不久前,2012年中源协和净利润下滑达40.67%,随后的一季财报曝出亏损760万元;其间更有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离职等利空事件频发。

  尽管如此,外界却发现,其股价从年初的15元/股飙升至当前的31元/股,与基本面严重背离。而遭致追捧的原因,正是中源协和的干细胞概念。但这一切在李德福看来,未来必将迎来业绩的爆发期,股价再跌回去的可能性很小。

  干细胞是纯概念“忽悠”,还是一个前景光明的产业?李德福近期现身,并试图给出答案。

  结缘干细胞   2000年,李德福通过自己控股的华银投资重组了当时以纺织为主营的上市公司望春花(中源协和前身),随后又与国家医药科学院血研所(下称“血研所”)组建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开始了干细胞的产业化之旅。

  李德福组织了三拨人进行国内外调研,一拨在南方,一拨主要集中在北京,另外一拨分布在美国和欧洲。调研的结果令人兴奋——干细胞前景无限,但离真正的产业化阶段还比较远。令人欣慰的是有一个切入点——干细胞储存的商业模式是成型的。

  随后,华银投资重组了当时主营为纺织的上市公司望春花,李德福兼任望春花的董事长,以望春花为载体,与血研所共同出资组建干细胞子公司。

  “干细胞从国际上讲都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产业,从上世纪末开始,各国都在建干细胞库。大概2/3都是这种商业库(自体库)。”中源协和副总经理王学军说。

  “现在全国大概有15家在做,无人能独家垄断市场,有的盈利有的亏损。但中源协和是有品牌的,质控标准非常严格,这么多年没有一例出现问题。”李德福表示。

  不过,2012年年报显示,中源协和2012年净利润下滑达40.67%,一季报更曝出亏损760万元。

  李德福回应称:“主要是消化历史遗留问题,也跟并购有关系。新增子公司和泽生物公司加强了全国市场布局,天津空港研发基地投入也很大。另外一部分是公司为支持子公司发展向控股股东德源投资公司的借款利息。”

  其实,干细胞在国际上面临伦理、法律等方面的争议较大,在国内更是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在国内,例如对于公共库,国家不允许异地采集,批准在天津建的库就不能到北京去采集脐带血。但对自体库则没有明确限制,只是说参照执行,但实际上是不执行。

  在临床方面,国外是放开的,但国内只允许研究性的经过批准后的才能展开。而干细胞药物这块,像澳大利亚、美国、韩国和加拿大四个国家已经有批准,但国内则没有一例。

  “我们已经申报了3个,正在药监局排队。”李德福说。

  在国内,“优势”主要体现在干细胞临床方面,但绝不是这方面技术国际领先,而是直接略过基础实验而上临床,乱象丛生。

  “我们科研经费的投入已经达到了营收的3%,临床案例已经达上千例,很多效果都不错,但产生的收入却因为其他原因没法入账。”李德福透露。

  中途退场者

  涉足干细胞产业,也让李德福的商业生涯几度沉浮,甚至差点惹来牢狱之灾。

  2000年,望春花董事会集体决策投资干细胞产业,但由于当时望春花主要以传统纺织产业为主,利润微薄,上市公司已经陷入了资金短缺的瓶颈。

  在天津成立的干细胞公司,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出资5,700万元,占57%股份,其中4,000万元资金来自上市公司。“另外1,700万元资金是我的其他企业代为投资的,但我到现在都没有主张这1,700万元投资的权利和利益。”李德福说。

  但这些钱远远不够,为了加速全国干细胞库网点的建设,从2001年9月开始,在上市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的前提下,银行陆续为干细胞公司发放了8500万元贷款,这样在资金上就有了保障。也正是这笔贷款,为李德福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2002年,国家医药科学院血研所血液病研究院院长、时任望春花董事、干细胞公司总经理韩忠朝发现账面有问题,后来向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李德福因为涉嫌挪用上市公司和干细胞子公司8,500万元投入自己的房地产板块,被天津和上海警方联合调查并拘留半年。

  事实上,李德福确实动用了这笔钱。2001年10月,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突然下文,明令禁止异地采集脐带血干细胞业务,协会干细胞公司在全国各地销售业务网点建设陷入停滞,出现贷款资金的账面闲置。

  “银行资金是有成本的,为了降低这个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上市公司2001年经营目标利润,我就把这部分闲置资金有偿拆借给了相关企业使用,但2002年底我不仅偿还了本金,还支付了796.64万元的利息,除此之外还支付了733.73万元的资金使用补偿费。”李德福称。“后来警方也证明了我的清白。”李强调。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资金调拨上他确有违规之处。

  “警方的调查报告最终也指出,我在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资金调拨方面存在不足,但没有违法违纪事实。当时传言我被逮捕和被证券市场禁入,纯属无稽之谈,2002年9月份解除了对我的监视居住,还撤了案。”在李德福看来,这实质上是股东之间的矛盾。2002年,李德福被管理层清理出局,但麻烦并没有停止。

  华银投资后来把上市公司股权低价卖给了首都国际投资管理公司,李德福也辞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以后公司就内乱不断,甚至2006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立案稽查,稽查范围又涉及李德福任董事长的时期,公司也一度被ST、*ST处理,濒临退市边缘。

  “这些历史没必要去纠缠它,淡化历史、重在现在,谁能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谁就是英雄。”李德福说。

  何平事件

  2007年,濒临退市边缘的望春花拍卖股权,李德福的机会来了。

  “之前你打我、我打你,把公司搞亏损,又弄到ST、*ST,最后要退市,没辙了,只能拍卖股权。”李德福笑笑说。

  不过李德福此次的回归,开始的姿态甚为低调,甚至一度否认自己是幕后操盘者。

  2007年,上市公司拍卖股权的时候,李德福协助德源投资筹措资金,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已经*ST的公司,并以1,600万元的资金清理所有债务。之后将公司由上海迁到天津,公司更名为“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但德源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是韩月娥,而韩月娥正是李德福的部下。

  “当时大家都比较怵韩院长,我通过一系列债权债务关系来实施控制。后来证监会要确认实际控制人,债权债务没有法律关系。而实际控制人有法律关系,所以我干脆就做实了,来当这个实际控制人,做事也干净利落,省得再招致议论。”李德福回忆道。

  好景不长,在李德福准备大刀阔斧调整的时候,2010年爆发的“何平事件”再度让李德福陷入舆论漩涡,“李德福谋害同窗密友”、“李德福掏空上市公司”的报道铺天盖地,股东和管理层的矛盾再次爆发。

  “真正要掏空我的是何平,他把整个销售网络放到南京公司去,销售收入都进去了。还把基因检测业务都放到天津,另外成立一个公司变成自己的。甚至把一些细胞制品都倒腾到北京公司,这让整个中源协和公司成了空壳。”

  警方的调查资料显示:时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兼干细胞公司总经理的何平等四人,以私自发放月绩工资和转移资产同业竞争的方式,非法侵吞公司资金和资产达2,865万元。

  李德福在任何场合,都会撇清外界传言他跟何平的关系:“媒体说是同学,其实根本不是。”

  “我原来也劝过他,甚至想给他1,000万元经济补偿,让他退回占有的资产,大事化小;但他不想这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辞掉了16名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把他们转移到自己的公司,最后没办法只能诉诸法律,后来他被判了五年刑。”李德福说,“但也有一些人给我施加道德压力,埋怨和抨击我不够兄弟,甚至把天津高层都惹急了,事实胜于雄辩。”

  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ST中源连续两年的年利润增长率都在负50%以上,但干细胞公司在这两年的管理费均超过2010年管理费38%以上。年薪不足50万元的何平,在ST中源和干细胞公司的年现金收入却高达近300万元,远远超过2009年给全体股东创造的净利润之和。

  事后回忆此事,李德福认为,一方面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上市公司和干细胞公司的分配制度和投资体制尚不完善,再就是高管心态失衡。

  千亿市值?

  以“何平事件”为分水岭,李德福也开始进行产业调整,将主业由之前的地产调整为干细胞。

  “现在有两点优势:第一,中源协和现在非常‘干净’;第二,李德福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中源协和副总经理王学军说。

  2013年以来,股价脱离公司基本面猛涨。在李德福看来,股票是被低估的,未来如果放开,业绩将呈爆炸性增长。

  不过也有人认为,干细胞产业一般从研发到生产需要5〜10年时间,而且目前国内政策限制较多,短期内很难实现预期的业绩,似乎有点“忽悠”的成分。“干细胞临床这块,不是说它不能入账我就不做,我还得继续投入,必须保证我的先进性。”李德福强调。

  有机构人士表示,此类企业的投资不能看估值,也不能看眼前业绩。

  在王学军看来,中源协和有非常好的投资理念:“我们做的很多项目眼前都不可能盈利,但我们看中的是它未来三年到五年甚至八年之后的收益。”

  据了解,李德福未来看重的一块是干细胞化妆品。不过正是因为推化妆品项目,导致了2011年第一次定增失败。

  李德福回应称:“一方面是因为脐带血异地采集问题,说我要定增就必须整改;还有就是化妆品,认为人的活性因子不能进入人体,所以又影响了我定增。”

  但是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李德福都决心在2013年把定增做成,其正是为了日后的规模化并购做准备。

  “因为下来要展开一系列围绕产业链的并购,围绕资源库、基因库、基因检测和基因研究的并购,围绕细胞治疗的并购,以及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并购等。”李德福说。

  中源协和制定的目标是十年实现千亿元市值,但目前市值仅为100亿元。

  至于何时能迎来业绩爆发期,李德福直言无可奉告。“他们(机构)的预期跟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但中源协和无疑是被低估的,未来股价跌回去的可能性很小。” 

作者: 2013-5-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