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克隆与干细胞研究

台湾干细胞培养新突破

来源:生物谷
摘要:据CCTV4报道,中国台湾地区台北荣民总医院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已分化出网膜和心肌细胞,目前该研究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未来有望生产干细胞药品有效治疗失明、心脏病等。台灣幹細胞研究有重大突破,台北榮總前後花費2年時間研究「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進一步培養出幹細胞分化的關鍵基因......

点击显示 收起

据CCTV4报道,中国台湾地区台北荣民总医院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已分化出网膜和心肌细胞,目前该研究正处于临床实验阶段,未来有望生产干细胞药品有效治疗失明、心脏病等。

台灣幹細胞研究有重大突破,台北榮總前後花費2年時間研究「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進一步培養出幹細胞分化的關鍵基因「Parp1」,大幅提高了幹細胞在治療疾病上的應用,未來將可運用在糖尿病、心臟衰竭及視網膜病變等疾病。

去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發現突破性的技術「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可以透過送入特定基因,將取自病人臍帶血、血液、皮膚、牙髓的細胞分化成具有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特性及功能,但恐有致癌疑慮。

台北榮總教研部主治醫師邱士華表示,最近北榮研究團隊發現另一個「Parp1」基因,讓細胞在培養過程中更安全、解決致癌的疑慮。他說:『(原音)胚胎幹細胞大家知道是能力最好、無遠弗屆,但是普通的一般臍帶血也好、或是骨髓幹細胞也好,能取自己的,但他的能力沒有胚胎幹細胞好;但是胚胎幹細胞又拿不到自己的,那等於兩者取其優的、最好的方式就是IPSC誘導型幹細胞,但誘導型幹細胞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安全性,而我們的研究踏出的穩健第一步就是找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可以取代的一個蛋白解。』

邱士華強調,利用iPSC可以培養出心臟、眼睛、神經等各部位,未來應用範圍極廣泛,只要取得病人的細胞,就可以客製病人專屬的「個人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進而開發出個人化藥物,未來將可運用在糖尿病、心臟衰竭及視網膜病變等疾病。

北榮這項新發現與突破性技術不但已經刊登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並已申請世界多國專利,更獲山中伸彌主動來函高度肯定。

作者: 2013-10-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