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流行病与传染病

流感病毒变异之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科学界已有多次研究结果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所有大流感之母”,并且可能与1957年亚洲H2N2流感病毒、1968年香港H3N2流感病毒和1977年俄国H1N1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管轶曾对本报表示,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应该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变异而来。而农科院上海兽......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个1918年的幽灵仍在地球上空游荡。



  科学界已有多次研究结果表明,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可能是“所有大流感之母”,并且可能与1957年亚洲H2N2流感病毒、1968年香港H3N2流感病毒和1977年俄国H1N1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教授管轶曾对本报表示,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应该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毒变异而来。而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则谨慎表示,“这个说法的根据不足,只能说(此次甲型H1N1病毒的)流行特征与1918年病毒可能有相似之处”。



  “流感病毒的出现是规律性的,每隔一定时间会出现一次新的变异。病毒变异过程目前无法掌握,只能被动的检查和防疫。”北京突发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崔小波说。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新闻官陈蔚云5月21日对本报说,目前WHO没有发现甲型H1N1病毒的变异迹象。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三种情况,一是疫情逐渐平淡消失,二是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三是分散出现几宗病例,直到年底的下一个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出现第二波。



  1918年的幽灵



  将1918年流感病毒称为“所有大流感之母”的,是美国华盛顿军事病理学院分子病理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efferyK.Taubenberger),他曾于1997年首先突破了1918年流感病毒毒株的部分基因测序。



  发生在1918年的西班牙H1N1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流感大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西班牙首先报道了那次流感,因此称为西班牙流感。



  两年间,西班牙流感横扫欧洲和北美,远至阿拉斯加的荒野和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最偏僻的岛屿。这次流感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是一般流感致死率的50倍。



  2005年10月,1918年流感病毒原貌终被揭开。杰弗里·陶贝格尔主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研究显示1918年的流感病毒8个基因片段与禽流感病毒的关系更为密切,而同一种遗传突变类型在当前亚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中也有所发现。这揭示了禽流感病毒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传染,而不用先同人类已经感染的病毒相结合。



  陶贝格尔在《杀手病毒追踪记》(《科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第3期)一文中说:“引起1918年流行病的病毒很可能是从典型的野生水鸟流感基因库进化了一定时间并得以分离的禽类株,其中之一就像SARS冠状病毒,来源于一种还未知的动物宿主,却在人群间流行。”



  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解释说,虽然研究序列分析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但由于一般感染禽的流感病毒不直接感染人,但猪可以同时感染人流感和禽流感病毒,所以可能性较大的情况是,1918年病毒是在猪体内发生重配产生的。



  童光志说,目前科学家对1918年病毒如何感染人还没有定论:究竟是“禽—人”直接的跨种传播,还是经历“禽—猪—人”的种间适应传播,还不得而知。



  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康生在《1918年流感大流行病毒株溯源》(《医学与哲学》,2005年5月)中做了一种假设:1918年之前,一种类似于大流行病毒株的H1N1禽流感病毒直接侵入人群导致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这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病毒直接传人事件类似。



  1918年流感病毒的高毒性似乎支持这种假设。因为对人来说,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完全陌生的病毒,机体的免疫系统从未接触过这种病毒。WHO统计说,截至2009年4月23日,全球H5N1人禽流感的病死率高达61%。



  流感“变脸”原理



  流感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命名为A、B、C。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又可对应称为甲、乙、丙。在过去100年中,导致流感大流行的三个新流感株中的每一个都属于流感病毒A型,而B和C型流感只感染人类但从未引起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也可以根据表面的不同蛋白质分为不同亚型。一种蛋白是血细胞凝集素(HA),至少有15种亚型,帮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另一种是神经氨酸酶(NA),有9种亚型,能够破坏细胞的受体,使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甲型流感病毒就由H型和N型进行排列组合而成,例如H1N1、H5N1。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说,H亚型已经发现了16种,所以理论上甲型流感有144种亚型病毒。通常感染禽类的有H5、H7和H9等,感染人类和猪的一般是H1、H2和H3等。



  已经发现的甲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家禽、猪、马、人以及其他哺乳动物。水鸟类(例如鸭子)是所有已知甲型流感亚型的天然“庇护所”,因为病毒感染了鸟类的内脏却不引起症状。但是这些野生禽类株可随时间突变或是和其他的流感株交换遗传物质,可以在哺乳动物和家禽中产生新病毒。



  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布的信息,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北美和欧亚猪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正因为其基因片段不同于传统的H1N1病毒,因此属于新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可以轻易地进化和交换基因,病毒的遗传物质包括8个独立的RNA片段。为了复制自己,病毒进入到活细胞并在那里霸占细胞体系,使其制造新的病毒蛋白质和其他的病毒RNA拷贝。然后这些片段组装成新的病毒,并脱离宿主细胞,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因为没有校正机制去保证病毒RNA拷贝的准确性,所以在复制过程中常会发生新的突变。如果两种不同的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他们的RNA片段能够在那里自由组合,产生包含有两个原始病毒基因相结合的后代病毒——这是病毒基因再聚合时产生多种病毒新株的重要机制。



  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童光志说,目前没有纯禽流感、人流感或猪流感病毒,几乎都是重组病毒。从1918、1957或1968年的流感病毒中的单个基因看,可能是禽源的,或是人源的,但不能说整个病毒就来源于禽或人。



  虽然此次甲型H1N1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和猪流感病毒的同源性最强,但只能说这是从猪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是经过多元多次重组后产生的新病毒,并不能说就是原配的猪流感病毒惹的祸。因此,“不要过分往猪身上扯”。童光志说。



  基因重配路径



  1918年大流感之后至1957年,毒性较小的H1N1后代是主要的流感流行株。此后病毒继续变异,发生20世纪另外三次流感大流行。



  “变异可以说有规律,又没有规律。”上海兽医研究所童光志认为,流感病毒较容易发生变异,在适合的条件下,不同亚型病毒感染同一个细胞并发生基因重配,产生新病毒;但人类不知道的是,人(或猪)接触到两种不同病毒的概率,新病毒足以构成致病性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未知数。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传染病和免疫学教授罗伯特·伯尔希(RobertB.Belshe)2005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流感大流行的起源》中说,1957年人类和其他动物(如猪)感染的流感病毒包含了一种禽类H2N2流感病毒和一种人类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基因。



  童光志解释说,1957年的流行株是二源重组病毒,它的PB1(多聚酶蛋白)、HA、NA基因来自于禽流感病毒,其它5个基因片段来自于当时流行于人群中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



  童认为,关于该流行株产生的机制很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经历了猪体内的重组过程,然后由猪传染给人,从而导致此次流感的大流行。



  这种新整合的H2N2流感病毒一直在人类之间传播,直到1968年被香港流感H3N2病毒所替代。



  上海兽医所的研究信息显示,1968年的流行株也是来自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二源重组病毒。病毒的PB1和HA基因来自禽流感病毒,其它6个基因来自当时流行于人群中的H2N2病毒。该流行株产生的机制与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株产生的机制类似,同样可能经历了猪体内的重组过程。



  1977年的俄国流感则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血清学和遗传学分析显示其与五十年代流行的H1N1亚型流感非常相似,即一个早期流行的病毒在沉寂了20多年后又重新出现。此流行株很可能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作为流感病毒“贮存器”的猪体内存在,并最终由猪传播给人。



  童光志说:“20世纪人类的四次流感大流行虽然都很有可能与猪流感有关,但也仅仅是科学家们的猜测和假想,并没有非常充分的数据可以证明。”



  除了传播较慢的俄国流感病毒,其余三种病毒都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开来,但只有1918年流感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同时可能成为日后流感病毒变异的源头。



  管轶多次表示对甲型H1N1病毒再变异的担忧,具有高传播性的甲型H1N1病毒和高致死率的H5N1人禽流感病毒存在基因重配的可能。



  “病毒肯定会再变异。”上海兽医所童光志举例说,如果发生流感大流行,有些人体内有H1N1、H1N2等季节性流感病毒,就有可能还会发生新的基因重配,但不一定会是高致病性的。
作者: 2009-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