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免疫系统

硫唑嘌呤致血液系统危象的临床特征与酶学基础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145-14812(广州)为了探讨硫唑嘌呤导致血液系统危象的规律和发生机制,研究者以8例曾经口服硫唑嘌呤后出现血液系统危象者为病例组,分析其副作用发生的临床特征。选择16例同病种、......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6月29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5 Vol.9 No.3 P.145-148 12 (广州)为了探讨硫唑嘌呤导致血液系统危象的规律和发生机制,研究者以8例曾经口服硫唑嘌呤后出现血液系统危象者为病例组,分析其副作用发生的临床特征。选择16例同病种、同期服用过硫唑嘌呤,而没有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为对照组。盲法检测这两组病人红细胞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的活性。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两组间TPMT活性的差异。结果8例均表现为严重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严重脱发。时间为使用硫唑嘌呤的第22~31日,中位数26 d。血白细胞谷值(0.3~0.6)×109/L,血小板谷值(3.0~9.0)×109/L,有6例检查骨髓象均显示骨髓增生低下。全部病人在停用硫唑嘌呤后11~18 d后血象完全恢复正常。病例组的TPMT活性为0.16~2.91 U/ml红细胞(RBC),对照组的TPMT活性为3.82~21.68 U/ml RBC,Z=3.919,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小剂量硫唑嘌呤导致血液系统危象主要与TPMT的活性有关,TPMT活性明显低下者,可以在用药第3~4周时发生严重副作用。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