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行业资讯临床快报细胞分子与蛋白质组

细胞坏死状凋亡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通
摘要:来自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麻省总医院的华裔教授袁钧英等研究人员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apoptosis,坏死状凋亡)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2005年7月,袁钧英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Nec-1,它不能对细胞调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对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来自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麻省总医院的华裔教授袁钧英等研究人员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坏死状凋亡)研究基础上,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25日Cell杂志上。

2005年7月,袁钧英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Nec-1,它不能对细胞调亡起到抑制作用,它可以对一种程序性坏死样细胞死亡(programmed  necrosis-like  death)起到特定的抑制作用。她将之称为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坏死状凋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袁钧英一直从事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她的文章数量少,但是每一篇都是开创性工作,包括早年发现的caspase家族,使之成为凋亡研究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接下来发现的坏死性凋亡或称为非凋亡性程序性死亡,  同样具有开创性价值。

而在这篇最新的Cell文章中,研究人员主要针对的是坏死状凋亡细胞途径中的分子信号,之前的研究发现像是FasL和TNFα这样的激动剂在存在凋亡环境的情况下可以激发凋亡细胞死亡,或者缺乏凋亡条件的情况下,利用RIP1激酶促发细胞坏死状凋亡。

研究人员通过对坏死状凋亡调控因子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siRNA筛选,发现了432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基因,作为RIP1激酶调控因子(或下游因子)的32个基因,细胞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关的32个基因,  以及同时用于坏死状凋亡和细胞凋亡的7个基因。

这432个基因主要存在于免疫和神经系统,并且研究人员还发现细胞对坏死状凋亡的敏感性受到调控天然免疫性的一个广泛信号网络的调控,而且有趣的是,死亡受体介导的坏死状凋亡需要一个BH3-only  Bcl-2家族成员:Bmf。

这项研究成果发现了一个调控坏死状凋亡的信号网络,  以及同时调控细胞凋亡和坏死状凋亡的分子。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