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骨科

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705-708(北京)为了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不同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研究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67例,将26例单节段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前路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A组,1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2005年05月10日 中华骨科杂志2004 Vol.24 No.12 P.705-708 (北京)为了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不同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研究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67例,将26例单节段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前路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A组,11例)及Cage植骨融合组(B组,15例);将41例多节段(双或三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病例分为钢板+髂骨植骨融合组(C组,19例)及钢板+钛网植骨融合组(D组,22例)。以D值法(颈椎侧位X线片上,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分别比较A、B两组及C、D两组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方面的疗效。结果术后即刻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D值的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部病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21.5个月),均获骨性融合。A、B两组及C、D两组之间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内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D值增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节段减压组(C+D组)与单节段减压组(A+B组)D值增值在术后即刻与随访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可见在均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减压融合的病例中,采用不同的前路融合内固定方式对恢复颈椎曲度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证是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首要因素,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关键步骤在术中而非术后。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