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骨科

重度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探讨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为了探讨外科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来对71例侧凸Cobb角大于80°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研究。上述患者中,术前侧凸Cobb角在80°~135°,平均为96。有31例患者术前同时有脊柱后凸。术后X线片显示,患者侧凸矫正率达39。...

点击显示 收起


  为了探讨外科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疗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近年来对71例侧凸Cobb角大于80°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研究。在本次会议中,该科史亚民教授对这一研究进行了介绍。  上述患者中,术前侧凸Cobb角在80°~135°,平均为96.6°;有31例患者术前同时有脊柱后凸;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8例,其中4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另有4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肌无力、麻木及胸部束带感。  该研究分别施行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顶椎楔形截骨、节段椎弓根螺钉或Luque棒+椎弓根螺钉固定,一期前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一期前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顶椎楔形截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一期前路松解、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手术。术中,研究人员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唤醒试验进行脊髓功能双向监测61例,单独进行唤醒试验10例。  术后X线片显示,患者侧凸矫正率达39.8%~84.0%,后凸矫正率达40.3%~78.7%,术后39例患者得到最终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81个月,其中,33例患者术后1年以上的X线片显示,其固定节段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及断裂,在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中,除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外,3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研究人员对该研究进行总结时认为,脊柱畸形矫正对脊髓产生的牵拉作用不可避免。畸形矫正率不仅受脊柱的柔韧性影响,更取决于脊髓对牵拉的耐受程度。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的脊柱柔韧性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脊髓对牵拉耐受性更好。因此,只要手术适应证明确,应尽可能选择早期手术。对术前已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者,应谨慎矫正。  由于颅盆环牵引速度缓慢,明显提高了脊髓对牵拉的耐受性,即使治疗中出现神经损伤症状,通过及时调整固定架,也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在上述发生下肢运动感觉部分障碍的4例患者中,1例为截骨矫正者,其下肢运动感觉部分障碍发生的原因,可能为严重脊柱侧凸的截骨范围较大,截骨间隙闭合后因脊髓明显皱缩导致椎管相对狭窄所致。  研究人员强调,在椎体两侧截骨即将完成时,截骨端会出现异常活动,如此时断端无任何固定,在安置连接棒或行椎管减压时,截骨端的左右或前后位移会对脊髓产生剪切损伤。因此,在完成一侧椎体截骨后,应用连接棒临时固定,以免出现局部异常活动。截骨后对畸形进行矫正过程中,随着截骨端之间的角度位移,脊髓发生皱缩,如椎管减压不充分,截骨端的椎体后缘与对应的椎板边缘可对脊髓产生“夹击”损伤,因此,椎板减压范围应扩大到超过截骨节段上下至少半个椎板,对存在椎管内畸形(如骨嵴或纤维性分隔等)及椎管狭窄者,应在截骨或矫正前予以处理。  此外,术中唤醒试验配合SEP监测,能较早提示神经系统损伤。畸形矫正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且在畸形矫正后及时行唤醒试验。对SEP异常或唤醒试验无反应者,应尽快松解连接棒,待行进一步椎管减压和SEP恢复正常后再重复进行矫正操作。
本报记者 靖九江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