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行业资讯临床快报骨科

前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 Ⅰb/Ⅰc/Ⅱd1型)

来源:医学空间
摘要:《中华骨科杂志》2007年第27卷第10期中国研究者比较了前后两种入路及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研究者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PUMCⅠb,Ⅰc,Ⅱd1型)患者28例,分为两组。A组16例,平均1......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华骨科杂志》2007年第27卷第10期 中国研究者比较了前后两种入路及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胸腰段/腰段脊柱侧凸的疗效。研究者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胸腰段/腰段侧凸(PUMC Ⅰb,Ⅰc,Ⅱd1型)患者28例,分为两组。A组16例,平均14.88岁,行前路短节段矫形融合术;B组12例,平均15.50岁,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坚强矫形内固定器械。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并通过X线参数,比较两种手术的矫形效果和躯干平衡的矫正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术前资料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融合效果满意。A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内固定材料花费明显少于B组;A组平均融合4.25个节段,B组平均融合5.95个节段。随访时间12-47个月,A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82%,随访时72%;B组术后冠状面矫正率是74%,随访时70%。矢状面矫形效果均满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即刻躯干偏移矫正不如B组,但随访时,两组无差异。两组在矫正顶椎旋转和顶椎偏移方面无显著差异。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前路矫形和后路椎弓根系统矫形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胸腰段/腰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但前路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输血量,并能保留较多运动节段。

作者: 2009-2-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